上海产业互联网的东方明珠
丁学文
很多人问我:金库资本的大陆总部为什么选择设在上海?而不是互联网之都的杭州?或是新科技最活跃的北京、深圳?我最常的回答是股权投资看的是未来,过去20年,杭州与深圳,甚至北京确实在大陆的经济发展上一马当先,但我始终相信上海的厚积薄发不是不来,只是时候未到。尔今,随着中美对峙及新冠疫情肆虐,我看见科创板揭开了上海的金融面纱,我相信产业互联网将让上海昂然引领大陆下十年的发展。如果说1986年的罗大佑唱响香港的东方之珠,那我相信1994年在外滩落成的东方明珠,即将迎来属于上海的耀眼光芒。
台湾观点
你如果想盘点今天的大陆,我认为,真正在经济上俱备全球影响力的就只有北京、上海、深圳3个城市,以功能来看,北京是大陆的首都,体现了资讯流的中心、最大的人才库、最大的话语权,所以北京是天生的创业宝地。前有互联网的三大门户、百度,后有今天的字节跳动。
深圳虽有腾讯,但其城市底蕴不是互联网,而是电子工业。无论是华为、中兴,还是台湾的富士康,甚至异军突起的大疆、柔宇、光启,都与深圳所依附的产业链割不开。如果北京是中国资讯流的中心,那深圳就是中国电子工业的中心,那上海又该归属何处?
崇尚做买办 天生的基因
我一直感觉北京人特别爱造梦,广东人就喜欢新鲜事物,上海人则一贯崇尚做买办。与其自己去做一个产品,上海人对整合资源更擅长,他们认为天下物资不论贵贱,只要到了上海都能成了生意。所以上海人懂金融、擅投资、会交易,总是赚着Smart的钱。
北京的创业公司往往表面风光内在亏损,而上海的创业公司更注重实利,总能让像我这样的投资人睡个好觉。正因为如此,上海是检验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征战全大陆的试验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就是跨国企业布局大陆的重要门户。
上海互联网 不相信故事
不能否认,在过去的20年,互联网主导了大陆的创新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上海都比不过深圳、北京和杭州。从全球创业公司的知名度来看,上海就没有一家能与北京的百度、深圳的华为、腾讯和杭州的阿里巴巴相媲美的公司。难怪很多人一直问上海为什么就出不了「BAT」和华为?上海究竟缺什么?很多人说了很多的可能原因,上海的环境过于保守?上海的工业包袱太重?上海只注重金融?上海人不爱奋斗?甚至是不是时代已经抛弃了上海?
在我的角度,上海更像我熟悉的纽约与台北。它更擅长的是资源整合与金融管理。我出身金融,后来做了创投,这10年一脚踏入了产业整合的股权投资。我在纽约、台北工作过,也在北京、杭州、上海待了很久,在我看来,上海在To C年代失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2020年前的互联网浪潮,是所谓的消费互联网,面对的是个体消费者,玩的是以流量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创新,这需要更小的包袱、更激进的策略,以及加速的快跑。而上海的特点和竞争力是优秀的贸易政策,高效的金融清算,以及灵活的工业策略扶持,这一切在To C浪潮下根本使不上力。因为泡沫年代,比的是谁嗓门大。谁会讲故事,谁就能够更耀眼。而上海的互联网,从来不相信故事。
但新的时代,随着产业互联网与新基建的来到,上海即将迎来更好的未来。新的未来建立在5G、AI带来的技术变革,取决于产业互联网的基础,甚至To B端的产品建设。互联网的演算会因为5G、AI而赋能实业,新一代的智慧化生产将是下一波的决胜所在。
在To B的阶段,无论是助力企业,或是提高效率上,上海早已开始低头快跑。如果说To C时代的上海,没有抓住发声的机会,那到了这个To B的年代,上海的优势肯定能将它推回舞台的中央。To C比拚的是敢闯敢讲故事的精神,To B不是,产业不相信故事,只相信成本、利润、效率,以及资金流、周转率。如果上海因为不相信故事,所以错过了消费互联网的机会;那或许上海的不相信故事,能让它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中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丁学文
台大经济系毕业,美国康乃尔大学财务金融硕士,历经海内外银行、资产管理及股权投资产业。现为金库资本管理合伙人兼总经理,专注于全球产业资本整合平台的搭建与投资,投资区域涵盖大陆、台湾、印度及东南亚地区。目前旗下共管理7档产业投资基金,整合的产业投资人超过30家,涵盖整车供应链、电池产业以及车联网等。已投资企业则在全球超过40家,管理总规模超过百亿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