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台协会长 张简珍力挺上海台商接地气

张简珍小档案

在陆台商历经新冠疫情以及国际局势不稳定,面对疫后新局,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简称上海台协)会长张简珍认为,上海是座海纳百川的城市,企业要往环保、节能、自动化和高品质发展,始终对台商感到骄傲。

2019年11月1日,竞衡集团董事长张简珍接下上海台协会长职务,成为首任女性会长,致力于为台商打造丰富且完善的平台,也为上海台协开启新篇。成立于1994年的上海台协,现有会员达2,200家,先后成立16个区工委会,11个产业及专业委员会,以及10个工作部。

张简珍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赴上海发展的台资企业都非常有竞争力,同时也正面临转型的考验,不仅要配合政府政策,推动高品质发展,更要在产业升级的进程中做出差异化。对小微企业来说,则需要更多投资者和资金投入,透过联合采购整合台商资源。

为此,上海台协为会员提供点对点的引进投资,提高精准度,并从上海向外布局产业转型或重新建造厂房,如长三角企业集中在传统产业,农渔业、高端养殖等产业则引导到大西部或是东北地区。

进入疫后时代,张简珍说,挺过疫情挑战的企业都极具竞争力,它们会重新建构企业组织,将作业程式简单化,寻求灵活营运,以免背负过高的社会成本。然而,目前上海企业背负高额的「五险一金」,不适合更多人力资源投入,更适合设立集团总部、从事金融服务和服务贸易。

近年产业链布局多元化下,部分台商将生产线延伸至东南亚、墨西哥,而在上海生产业务的台企则着重研发,并使当地生产更自动化、智慧化、数位化。张简珍期许台协的平台号召更多台商,大企业拉中企业,中企业拉小企业,为台湾人做出贡献,并深入融入上海,负起企业社会责任,进而推动两岸互利共赢。

张简珍常年关注台胞的国民待遇议题,在上海台协推动下,目前上海市辖内银行可向台籍个人和台资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包括存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结售汇业务、帐户服务等。

法学博士出身的张简珍指出,经过政策多年完善,目前台湾人在大陆生活经商很方便,但在专业人才方面,虽然政策持续向国民待遇靠拢,但以律师为例,「非涉台民事案件」及「刑事案件」、「行政诉讼案件」皆不属于台籍大陆律师的诉讼业务范围,医生和会计师行业也仍有限制。  谈到上海台协的下一阶段目标,张简珍表示,「接地气」很重要,大陆拥有很好的市场实践,而台资企业具有软实力,希望为台企架设更多与中资企业合作的平台,并期望大陆央企、国企在能源和节能减碳方面开放,将台资供应商纳入其中,共同整合产业资源推进两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