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论坛》「儿童莫德纳」恐陷「疫苗医源病」(蔡哲明)

指挥中心强推「儿童莫德纳」医疗政策,大人打疫苗都会有副作用了,又何况是小朋友?引发家长们担忧。(示意图/Shutterstock)

鉴于国内出现首位2岁幼童确诊COVID-19重症死亡案例引发关注,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决定开放6至11岁儿童施打莫德纳疫苗,由于目前包含美国、日本、韩国皆尚未开放,卫福部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因此召开会议「射镖画靶」来游说民众,此一政策恐让「儿童莫德纳」陷入「疫苗医源病」的防疫隐忧。

奥地利学者伊利希在《医疗刽子手》提出「三大医源病」概念,包含临床医源病、社会医源病以及文化医源病,临床医源病是指病患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受到「误诊」、「副作用」、「院内感染」戕身伐命;社会医源病则是因为「不当政策」与「药厂垄断」导致社会无所适从;文化医源病即是利用「教育」、「市场」、「媒体」说服大众坚信医疗手段且无限上纲;反观蔡政府强推「儿童莫德纳」医疗政策,指挥中心若不参考国内外医界专家不同意见,恐将带来上述三个负面效应。

以临床医源病来分析,随着国内本土疫情持续扩大日破千例,尚未注射疫苗的12岁以下儿童成为关注焦点,因为新北市出现首例孩童重症死亡的个案,反让家长对于「儿童莫德纳」疫苗感到忧心忡忡;因为依照国外莫德纳疫苗的临床试验数据来看,亚裔人种的分析比例偏低,台湾若是独步亚洲针对儿童族群全面开打,恐怕是替其他国家来作疫苗适应的人体解盲,迫使儿童深陷疫苗本身「副作用」的未知风险。

从社会医源病来说明,总统蔡英文早在17日于脸书上公布了食药署已通过6-11岁儿童施打莫德纳疫苗的EUA政策,回想去年民间企业代购BNT疫苗,早已凸显政府对于疫苗采购根本没有超前部署;由于辉瑞目前尚未通过EUA,甚至还在采购当中,也已显露政府疫苗政策的「处置失当」,所以只能提供「寡头垄断」的疫苗品牌作为施打与否的单一选择,难怪家长要求辉瑞制造的儿童疫苗可以纳入选项。

就文化医源病批判,行政院长苏贞昌强调疫苗接种将会依据专家会议决定,紧接表示后续尊重家长意愿甩锅责任,对于缺乏儿童疫苗却以「台湾是全世界最能正常生活的国家」模糊焦点,话锋一转提及「中国上海还在封城」以及「香港餐厅内用限制」作为比较;一旦政府疫苗采购沦为认知作战,便会透过各类专家学者公开教育达到「启迪民智」,对于各种逆风言论「限缩市场」促成表象民意,最后再以「传播媒体」捍卫当前疫苗政策的挂一漏万,却还反问父母为何担心孩子施打莫德纳疫苗。

蔡政府莫让「儿童莫德纳」衍生「疫苗医源病」的负面隐忧,提供家长不同品牌的疫苗选项,呈现采购防疫医药的战备能量,而非沉醉在「台湾防疫世界第一」的口号里。

(作者为作者为新闻研究所博士班学生)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