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120岁 沪台意难忘

台湾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身影,图为2013年。(台湾商务印书馆提供)

191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新修身》,一共发行一千多版,堪称是教科书界的奇迹。(本报系资料照片)

上海商务印书馆在一二八事件中遭受兵燹。(图片提供/赵如兰、赵新那)

无纸化时代频频叩关,20世纪初名列世界三大出版社之一,今年欢庆成立120周年的商务印书馆,跨越三世纪迄今屹立不摇、益发显得可贵!日前由上海、北京的商务印书馆,共同于上海举办的商务印书馆120周年主题活动,再度唤起两岸数代人对于昔日上海、台北的「文化地标」,有关商务印书馆的种种记忆。

民国时期上海商务印书馆总部位于家喻户晓的四马路(今福州路),与竞争对手中华书局总部,形成两大高耸建筑物对峙的上海文化地标;1947年商务印书馆在台湾设立分馆,三层楼的建筑也成为台北「书街」重庆南路地标。全盛时期,商务印书馆曾在全中国85处设立分馆,台、港、澳、星、马均有营业据点。

早期以印刷业务起家

如今在两岸提起商务印书馆,一般人的印象多半会与「出版」相关;事实上,1897年在上海江西路德昌里成立的商务印书馆,早期以「印刷」起家,承接各种小件印刷品,包括英、美圣经会与广学会宗教书籍,以及洋行帐册表格等「商务」印刷业务。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原为上海某报馆与书馆排字工人,当时集资3750元办起这家小印刷厂。1915年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聘用美籍技师指导,隔年书籍印刷品即获美国费城博览会甲等大奖;1927年由商务印书馆发明的第一台中文打字机,也曾荣膺伦敦万国博览会大奖。

掌握清末学习英文的商机,1898年翻译出版的英语教材《华英初阶》、《华英进阶》,让商务印书馆一举打响名号;1903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随后又编印高小、中学教科书,风行全国,也让商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一笔。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则首开出版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先河。

现代教育史上开先河

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名人,都与商务印书馆有所渊源,1902年商务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聘日后的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为编译所所长,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的翰林张元济也加入商务印书馆。日后如周恩来、鲁迅、茅盾等均曾与商务有过密切关系。

1921年,胡适推荐王云五至商务印书馆任职,并自1930年起担任总经理,开启商务的辉煌时期。1954年大陆的商务印书馆由上海迁至北京,《新华字典》、「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成为北京商务的金字招牌;随国民政府来台的王云五,1964年起担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1986年曾将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发行,采精装1500巨册问世,为世界各大图书馆所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