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正式发布→

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成渝科普合作再“上新”

两地携手

从“新”出发

共筑科普未来

12月10日,2024成渝双城科普行活动在成都启幕。活动上,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正式上线,并举行了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基地与学校签约仪式以及“2024年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课程”“2024年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基(营)地、导师”颁证仪式。中国科普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郑念以《加强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的思考》为题进行分享。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高量,重庆市科学技术局二级巡视员陈桂中,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钢出席活动并致辞。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同志,成渝两地有关区市县科技部门相关负责同志,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重庆市科普基地联合会,成都都市圈科普场馆联盟负责人,以及重庆、成都等80余家科普基地的180余名代表参加活动。

新动作——

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上线

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一直以来,成渝两地秉承“一家亲”,共同努力为成渝两地搭建起科普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科普资源共通、科普活动共办、科普品牌共建、科普人才共享,在标准制定、资源开放、人才交流、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介绍,成都市近年来大力推动科普基地、科普活动、科普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截至目前,建成市级以上科普基地达213家,展教面积超940万平方米。近5年来,开展科技活动周及配套活动1200余场次,超570万人次参与,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技三下乡等活动超1000场次,惠及民众超500万人次。

如何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活动上,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和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联合打造的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正式上线。

据介绍,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是首个通过信息化手段集中展示成渝两地科普基地信息的数字产品,涵盖成都市科普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通过全面上线科普基地的展教内容、预约方式、活动信息,推动实现一站式科普服务。

市民可以登录查看“科普地图”,网址:

https://kp.cdkjfw.cn/popularizationMap/#/home

“成渝地区数字科普地图的推出,将进一步整合成渝地区科普资源,促进科普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科普资源一图尽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新成果——

科普基地“牵手”中小学促合作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凝聚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落地见效,充分激发成渝两地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现场,成渝两地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普基地分别与成渝两地及德眉资中小学校签署合作协议,搭建成渝及成都都市圈科普资源对接平台,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科学精神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自然博物馆正利用馆藏资源,通过打造百余项特色课程、博物馆奇妙夜和暑假周周乐等品牌活动,让科普活动重体验、重参与、重实践。

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高碧春介绍道,本次与成都市盐道街中学签约,是博物馆首次与省外的学校建立馆校合作,一方面将利用博物馆现有的各类展览展陈资源,帮助科学精神“进校园”;另一方面将促进成渝双城中小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开展科学讲座、展览展示、研学活动等,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探索创新科普形式。

“这种馆校合作的形式有助于整合科普资源及师资力量,使双方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互补,用不同的方式共同助力中小学生科普教育。”高碧春说道。

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是全国唯一经袁隆平院士授权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学园区,也是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据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副主任、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馆长刘金涛介绍,科学园结合袁隆平精神,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月、世界粮食日等科普活动,将与农业相关的科研场景、生产场景变为教学场景、体验场景,使科普知识更加具象化、立体化,让孩子们了解现代农业及智慧农业的发展方向,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

谈及签约内容,刘金涛透露,“本次我们与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签约,将以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契机,计划携手袁隆平院士的母校——西南大学,把成都和重庆的活动结合起来、融合发展,双城联动赋能科普。”

作为此次签约的学校之一,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是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首批13家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学校以及教育部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在科学教育领域斩获颇丰,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先进集体”等30余项各级荣誉。

在校长卿知人看来,此次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的签约意义重大,是成渝地区科学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举措。卿知人表示:“此次签约的突出亮点在于构建起成都与重庆之间科技场馆与学校顺畅沟通的桥梁,有力促进了成渝双城经济圈在教育领域的深度交融,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布局。”

谈及后续合作规划,卿知人透露,学校将与签约方紧密协同,诚邀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等场馆专家及知名科学家走进校园,开办科普讲座,着力培育学生的科学意识与探索能力,塑造科学家精神。此外,还将组织学生前往成渝地区各场馆开展参观、访学及游学活动,借助社会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亮点——

2024成渝科普双“十佳”发布

近年来,成渝两地的科普基地在科普能力提升、科普活动策划开展等方面深耕细作,创新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工作,各具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活动现场对2024年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线路、课程、基(营)地和导师进行了颁证。其中,“十佳”科普研学线路和课程包括“川盐古道、科学启迪智慧·科创筑梦未来”“我为熊猫栽竹子”等;“十佳”科普研学基(营)地和导师包括成都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的付文博等。

成都浩海立方海洋公园副总经理唐海江手捧“十佳”研学路线授牌,十分激动。

“我们‘科技创新——寻根之旅’研学线路,获得了这次‘十佳’研学线路的颁证,对成都浩海立方科普教育基地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让我们在推进科普工作上更有信心和干劲,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水平,创新科普形式和内容”。

据唐海江介绍,成都浩海立方海洋公园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室内海洋公园,有超3万条珍稀海洋生物,种类达300余种。海洋馆自2014年组建科普教育团队以来,已开发5个门类80多门课程。此次获奖的研学线路是为香港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高端科普研学线路,融合了成都特色景点和课程开发优势。

对于成渝两地科普资源共享,唐海江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成渝两地科普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相邻,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科普工作方面各有特色。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提升两地的科普能力,激发了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成渝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就以成渝双城科普活动为例,以前各个科普场馆主要在自己领域内进行探索,但经验方面实际上有很多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此类活动为两地搭建了交流平台,希望通过联合举办科普活动、共享科普资源和经验、互派科普老师交流学习等方式,共同推动成渝地区科普事业的发展。”唐海江说道。

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依托学校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围绕电子信息,在新一代通信技术、量子计算、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硬科技”科普,此次获评2024年成渝地区“十佳”科普研学基(营)地。

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科普基地主任吴静特别谈到,基地在场馆构建上,按照“通-感-传-用”的主线,建设了未来通信馆、智慧感知馆、智慧通信馆等,让硬核科技可感知、可触摸、可理解,公众可以零距离感受科技魅力,“通过在科普平台、科普团队、科普作品输出等领域持续发力,我们希望让科技有趣又有料,不断激发公众科学兴趣。基地近2年来,已接待2000余名参观者。”

加强成渝科普合作,基地已经在行动。吴静介绍,基地已经与成都体育学院共建了智慧医疗科普基地,“我们还希望能够与更多成都、四川地区的科普基地展开合作,在人才共享、课程开发、研学路线规划等方面共同努力,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普之翼。”

来源:成都科技

首发!这份全市最全“科普地图”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