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安置兒少比率不減反升 社家署:家庭功能難負擔

卫福部社家署儿少组组长林资芮说,安置儿少比率提升,反映社会快速变迁,家庭功能无法负担孩童照顾的比率提升,接受安置服务的儿少,许多是父母因药毒瘾、酗酒、精神疾病等原因,无力照顾孩子。记者林琮恩/摄影

台湾少子女化趋势明显,儿少人数逐渐减少,但因家庭功能不彰,必须接受安置的比率却在上升,108年为千分之1.31,112年为千分之1.35。卫福部社家署儿少组组长林资芮说,此现象反映社会快速变迁,家庭功能无法负担孩童照顾比率提升,接受安置服务的儿少,许多是父母因药毒瘾、酗酒、精神疾病等原因,无力照顾孩子。

林资芮表示,依「儿少权法」规范,不适宜在家教养,逃家及无依儿少,未婚怀孕者,有偏差行为家长无力教养者,家中遭遇重大变故者,家长均可寻「申请安置」管道,向地方政府申请家外安置儿少;遭受家长或主要照顾者虐待者,则可寻「保护安置」方式让孩童免于危险。另,还有儿少性剥削被害人、违反少事法的偏差少年等,也会依法安置。

据卫福部统计,国内安置儿少人数,自108年起连续5年下降,由4832人降至112年4590人,但安置儿少占总体儿少的人数比率整体趋势不减反升,108年千分之1.31逐年增加至110年为千分之1.36,111年则略减至千分之1.34,112年再度增加至千分之1.35。

目前安置选项,包括亲属照顾,居家托育、寄养家庭、团体家庭。林资芮说,各类安置处所,以机构为大多数,占比超过5成,主因是台湾早期安置资源布建,民间单位、政府部门均以机构资源投入最多,近年则逐步发展寄养家庭、团体家园等资源,不过,寄养家庭年轻父母招募困难,逐渐高龄化,体力上难以负担愈来愈多元、复杂的安置童照顾工作。卫福部将运用强化社会安全网、强化家外安置资源等计划预算,提高团体家庭资源。

安置儿少年龄,以12岁至未满18岁为多,占35.29%,其次为6岁至未满12岁31.01%;亲属安置、团体家庭、机构安置及其他处所之儿少年龄较大,寄养安置及居家托育安置之儿少年龄较小。林资芮说,居家托育安置儿少多以紧急安置居多,亲属安置则因未经训练、能力培植,通常安置一段时间,发现自身能力有限,多会转以机构等其他资源安置。

另,据统计,约有半数安置儿少有转换安置的经验。林资芮表示,不论以何种资源安置儿少,都仅能视为过渡方法,最终目的仍是协助孩子返回原生家庭,在提供安置资源的同时,县市政府应启动家庭重整计划,帮助孩子修复与家庭的关系,或帮助孩子自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