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高房价 买小宅看价值更胜价格

第一建经总经理谢万雄。(第一建经提供)

暌违近12年,台湾于今年再度进入升息循环,购屋贷款负担增加,统计内政部不动产资讯平台资料,观察2011年与2022年,两波升息循环的小宅交易状况,今年上半年,全国15坪以下小宅交易占比达15.5%,较12年前同期增加6.5%,而小宅交易占比最大的台北市,从2011年14.5%,增加至2022年的26.9%居六都之冠,12年以来大增12.4%。

另从全台住宅使用执照核发平均数量与面积变化来观察,发现从2012年平均59坪,缩减至今年剩下约45坪,10年以来面积减少约14坪,房子越盖越小,追根究柢,就是建商的「供给」配合上了年轻人、小家庭的「需求」,这在寸土寸金的蛋黄区尤为明显,一方面建商在蛋黄区能取得的土地本来就不大,可以规画的户型坪数就只能缩小,二方面小宅产品压低总价预算,非常适合首购族及刚成家的小家庭或投资客包租公,甚至是空巢期以大换小的退休族,让嗅觉敏锐的建商重视这股需求,在规划时都不忘推出小宅商品。

小宅交易占比逐年拉高,与三大因素有关:包括一、房价所得比高,尤其以台北市最为明显,因总价预算考量,只得转购置小宅来平衡预算。二、人口结构改变,现代「不婚族」、「晚婚族」或「顶客族」增加,都会区功能性的小宅格局成为单身经济下产物。三、置产型买盘,小宅有低总价的优势,尤其精华区小宅产品吃香,出租率、转手率及投报率都高。

当房价越高,购屋族能够负担的坪数相对也越来越少,尤其是都会区「蜗居」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年轻购屋族希望享有都市的就业机会、生活机能、交通便利、医疗水准等,而符合这些条件的房子,价格往往居高不下,甚至可能逐年上涨,想要挤进精华地段,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可以选择2房或1+1房产品,在空间使用上不至于太局促,如果周边有公园绿地等活动空间更佳,更可视为居住空间的另一种延伸。

另外也要提醒,小宅虽拥有低总价、好入手的优势,但需留意,有些银行对权状坪数低于15坪的物件,视为不易转手的产品,房贷成数仅有6~7成,若权状坪数10坪以下,部分银行甚至可能不承贷,若因预算有限而必须买精华区小宅产品,宜优先挑选捷运周边、具明星学区效益,或医院产业园区周边等,转手性和出租率高,且银行鉴估值也会更好,部分银行贷款成数有机会可达到7~8成,让购屋成家的可及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