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職能過度委外 國家空洞化
政府将公共职能转移给民间机构来承担,也产生导致国家职能空洞化的现象。 本报资料照片
一九九○年代后,政府推动「精简政府人员」和「整合民间资源」政策,将契约委外作为社会服务民营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一九九九年,实施政府采购法后,契约委外正式成为大部分社会福利服务供应的模式。
对非营利组织而言,政府契约委托不仅提供生存资源,还确保了其组织的合法性。然而这趋势也使得许多组织走向市场化,却未察觉到可能带来的后果。另一方面,政府将公共职能转移给民间机构来承担,也产生导致国家职能空洞化的现象。此次儿童福利联盟的事件,因种种的不合理作法,延伸成政党间之攻防战,但需要去检视的,是社会福利过度委外经营下所产生的因果。
政府把服务打包成方案,契约委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政府财务负担。在社会服务契约委外推动初期,地方型非营利机构稀少,选择有限。因此,一旦有非营利机构愿意承接,往往就会长期承担,甚至为避免流标,承办业务人员还需积极邀请或拜托其他机构参与投标。这现象也造成台湾指标性的基金会,接受方案委托服务全台通包,儿盟就是典型的指标之一。
「民间供应者质量不足」一直是台湾社会服务契约委托的长期问题之一,政府释出的委外资源远超过民间的供应能力,特别是在社安网、幼托及长照服务等重点服务下,很多非营利机构成为代工的角色。服务内容仅限于定型化的契约、包括人力、财务、专业训练、甚至是提供服务的频率等,仅满足委托政府单位的期望。
非营利机构接受政府方案委托,目前在政府与机构间的退路有限。但建议政府和学者都该省思,例如一个非营利机构在同一县市最多可以承接多少方案,以避免服务失灵。就像儿盟承接全台百分之廿五的收出养,暂停服务可能衍生的问题。
社工需要职前训练,说的容易做的难,以此案为例,托育访视、儿童发展、观察是学校没教的事。如果仅仰赖方案中的在职训练,社工就是扑火飞蛾。看到卫福部所提出的六项改进,做为基层工作者仅能摇头,因为还是停留在原地,官员们还是没有察觉,这是政府将公共职能转移给民间部门,进而导致国家空洞化的现象,危机依旧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