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篇②|股份行第一 100万普惠型小微企业背后的招行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2013年普惠金融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迄今已逾10年,其发展模式、产品服务、信用体系几经迭代升级。
从早期的增量扩面实现广覆盖,到数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内涵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愈发丰富。
今年5月,招商银行曾举办“结构转型中的普惠金融”论坛并发布《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报告》,详细介绍了该行围绕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和数据融资三大领域,在数字化能力基础上建立的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
截至2024年6月末,招行中报数据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8565.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0%,高于全行整体贷款增速2.78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户数为109.5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9.08万户。
穿透供应链直达中小微企业
在招行半年报中,可以看到该行供应链金融最新动态。2024年上半年,其供应链融资业务量为4529.50亿元,同比增长23.95%。
“我们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助力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韧性。”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呈现网状发展的特征。这让以链主企业为核心,向上和向下穿透,向着产业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成为趋势。2020年9月,央行等八部门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后又陆续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央企“共链行动”、供应链“脱核”等目标。
顺应外部趋势,在自身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进程中,招行逐渐形成了三大特色,分别是行业专业化经营、数字化产品体系以及特有的“全行服务一家”组织模式。
在产品体系中,值得注意的是,招行供应链金融已从“强核”发展到“脱核”。
记者了解到,招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既包括传统的核心企业强确权类型,覆盖国内证、商票、反向保理等成熟产品,也在推进向“脱核模式”转变,陆续推出上游“招链易贷”、下游“经销易贷”产品,进一步了优化客户体验。同时,通过模型创新,实现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系统核额,提升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的完整性与适用性。
“‘脱核’不是为了脱离核心企业,而是为了减轻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管理成本,延长供应链金融的服务链条,实现对更多中小微企业实现融资支持。”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信息流、物流信息的引入,使得这一模式成功落地。据悉,招行上下游两款产品不完全依靠核心企业信用,较多凭借供应链上产生的各类交易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物流和信息流等来作为风险评估依据。
历经将近十年的时间,招行已完成了从1.0到4.0的供应链金融发展阶段,从强确权到弱确权、从强核到脱核、从信用输出到数据输出的全过程。单以过去五年来看,招行累计为超过10万户供应链的链上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投放金额超3万亿元。
科技赋能破解“不可能三角”
大数据、大模型正在进入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这要求金融机构打造普适化、标准化、线上化的数据融资产品。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也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强数字化经营能力,通过数据积累、人工校验、线上线下交互等方式,不断优化信贷审批模型。
据悉,招行普惠金融正在沿着线上化、自动化和便捷化三大主线推进数字化金融产品创设。其中包括,线上化、自动化的小额信用贷产品招企贷;把传统抵押,向线上转化为招捷贷产品;面向供应链上下游推出的招链易贷、经销易贷;面向科技企业推出的数字化科创贷产品。
这些普惠产品,正在为中小企业带来切实融资便利。
例如,四川成都城郊,一家专注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的企业今年就遭遇资金周转压力。“申请、审批,还要线下递交材料,银行传统授信业务的流程太长了。”企业负责人说,但招商银行“招企贷”,企业只需要无纸化申请,3分钟便获得授信额度,可在线上顺利提取。
除此之外,招行还引入技术手段,解决传统信贷模式下初创期新动能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新动能企业提供精准定位、流程便捷、审批高效、额度合理的融资支持。
这些创新,均来自于招行“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数字化旅程”的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的支撑。
一方面,通过隐私计算技术,招行在各方原始数据不出域前提下,引入地方高价值政务数据,如税务、社保等,打造普惠数字化获客新模式。
另一方面,围绕中小企业客群,以差异化的风险缓释方式、定价及客群定位,招行初步构建起普惠多层次数字化产品体系,实现“1对N”的全产品、全场景额度匹配推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组合融资方案。
记者了解到,科技的应用帮助招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据悉,招行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整合行内外多维度涉企数据和场景数据,基于机器学习、图神经网络技术(GNN)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风控模型,形成高效、快捷、智能的“人+数字化”风控流程模式。
“全行服务一家”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伴随的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对于企业,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采购物资、匹配生产资源,然而这一模式却对银行的分支行体系提出了挑战。
当某一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上下游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协同难度大,该如何解决?
招行提出了“跨分行协同解决思路”,率先推出“全行服务一家”的金融服务模式,并在全行范围内复制推广。
所谓“全行服务一家”,即是核心企业在一个分行作为主办行,招行全国44家一级分行及各地机构联动,为链主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属地化的供应链金融及综合金融服务。
“该模式建立了跨分行协作的系统、流程和利益机制,极大提升了分行间协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客户体验及服务效率。”招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王研京说。
记者发现,在普惠金融领域,招行强力推进内部组织架构变革,构建的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则是带动业务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2年,招商银行明确进一步加强全行普惠金融建设的要求,强化职能归属,发挥业务优势,做好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此举从总行层面加强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使产品创新与营销打法更体系化,从而更全面高效专业地服务小微企业和科创企业。
截至目前,招行已形成一套清晰、高效运作的普惠金融架构,搭建起了总、分、支行三层普惠金融服务架构。
总行层面,招行设立普惠金融部,负责普惠金融相关业务的牵头组织推动与经营,并设立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管理委员会。分行层面,44家一级分行全部设立普惠金融部,配备专门团队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而在支行层面,设置普惠客户经理队伍,进一步聚焦普惠业务,服务普惠客群。
除组织结构建设外,为提高普惠业务尽职调查质量和效率,提高风控水平,招行还推出了差异化风险管理机制。在部分分行配置普惠金融审批团队或普惠审批专岗,对普惠客户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保证业务审批效率。
以科技为“钥”,从数字化普惠产品创设、数字化获客、数字化流程再到数字化风控,招行正在破解普惠金融的“不可能三角”,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