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欧协定打乱拜登外交布局
经过漫长而曲折的谈判,欧盟与大陆领导人于2020年12月30日视讯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这是大陆与日、韩、澳、纽及东协10国签署RCEP后,在地缘政治竞赛上,两个月内的第二场胜利。对美国而言不但是川普外交政策的失败,更代表拜登外交布局与策略尚未启动就出现破口,美国与欧盟重新构建「跨大西洋伙伴协议」的计划可能受挫,国际威望与领导地位难免受到影响。
拜登2020年12月28日宣示,将号召理念相近的盟邦和伙伴,在经贸领域与大陆竞争;内定国家安全顾问的苏利文亦推文,表达对中欧投资协定的忧心,呼吁欧洲伙伴应先与拜登政府磋商,波兰也主张应等待拜登政府就任后再签署,但由德国、法国主导的欧盟立场坚定,依原定计划完成签署。
《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代表「反中」并非全球主流,经济仍是地缘政治重要议题,大陆庞大的市场依然具有吸引力。北京在确认新冠疫情获得控制,经济率先全球复苏,而美国疫情愈发失控后,于2020年10月底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认定大陆未来5年乃至到2035年前,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确认对外方针回归邓小平「和平与发展」主旋律,并依此展开对外关系布局。
根据《中欧投资协定》内容,除了扩大欧盟的市场准入外,双方还就长期引发欧美不满的大陆国家补贴政策、国营企业及强制技术转让等结构性问题达成共识。川普主导的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只涉及关税问题,大陆在结构性问题并未让步,却对欧洲做出重大妥协,其目的就是拉拢欧盟,突破美国围堵,同时先发制人,瓦解拜登急欲与盟邦共组「抗中联合阵线」的构想。
拜登的联合阵线最重要成员当属欧洲的民主先进国家,但欧盟已被中共有效分离,本来就不被看好的「反中联盟」等同无疾而终。这也说明「意识型态重要,国家利益更重要」,中国与欧盟坚持要在美国新政府就任前达成协议,就应证了这个在现实政治中不可改变的原则。
除川普以冷战心态及旧思维处理中国崛起问题之外,美国外交挫败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力衰退。在对围堵苏联的冷战期间,美国GDP超过全球1/2,到2019年只有24%;而大陆GDP全球占比则从2000年的4%成长到2019年的16%。如考量大陆经济率先从新冠疫情冲击中复原,中美经济实力差距将加速缩小。
川普狭隘的美国优先政策及盛气凌人的领导风格,已得罪德国、法国等欧盟主要国家,有人形容美欧关系已退步到需依赖「生命维护器」。欧盟这次不理会拜登及苏利文劝说,抢先与中共签署投资协定,展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凡事看美国脸色,拜登未来推动外交将备感艰辛。
中国给足欧盟面子,甚至对劳工问题也承诺「有效实施」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并努力争取承认国际劳工组织的基本公约,包括有关强迫劳动方面的条款。至于饱受批评的人权问题,欧盟领袖在声明中「重申他们严正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包括香港的发展」,双方显然不愿人权问题阻碍了协定的签署,而做了妥协。
美国衰退、中国崛起、欧盟独立自主是21世纪的新局势与新秩序,川普落选、拜登上台确认了这个主旋律,而中国与欧盟经过7年35轮谈判达成的投资协定,及其公布时机就充分反映了这个趋势,也代表世界主要国家以主动积极外交作为超前部署。民进党政府过去4年对外关系,就是依附川普的反中政策,以成为川普手中「台湾牌」而沾沾自喜。现在拒绝体察快速转动的局势,坚持僵硬的意识型态,唯一政策选项就是冀望拜登继续强硬反中,将台湾命运交付美国手中,台湾的国际形势将难以好转,决策者的失能、惰性将由全民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