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大陆如何思考国民党主席选战
旺报社评
国民党主席选情日渐升温,候选人张亚中的表现意外掀起舆论旋风。在现行党员投票选制下,张亚中「空战」的热度不容易撼动选情,但张亚中有力、逻辑严密的两岸主张,让两岸议题成为此次选举的主轴。这对近年逐渐与大陆保持距离,在两岸议题上显得畏手畏脚的国民党而言,是一个好现象。
不弃守一中和反独
张亚中的两岸论述坚持多年,一以贯之,从未因外界接受与否或两岸时势变化而有所动摇。他曾担任洪秀柱阵营的幕僚,在洪参选2016大选及担任国民党主席时,将其两岸主张上升为政策愿景。张亚中积极参与两岸学者交流,大陆对其论述相当熟悉。张亚中坚持反对台独、坚守中华文化的立场,大力推动两岸二轨对话,以及探索两岸和平制度化架构、统合方案,相信陆方对其相当尊重。
不过,当年洪秀柱主席任内,张亚中的一些重要两岸主张并没有纳入当时国共会谈的共识之中,内情不得而知,但多少能看出一些问题。作为「学者」的张亚中坚守理念难能可贵、勇气可嘉,但作为「政治人」,想必大陆另有一套处理方式和标准。「政治人」要掌握妥协、协调之道,更要担负起壮大自身实力、扩大民意基础的重担。
但无论如何,此次张亚中的两岸论述成为选举「亮点」,不仅获得蓝营、大陆网民肯定,绿营亦有人表示敬佩,这说明各方都不否认张亚中追求两岸和平的赤子之心。
大陆对国民党主席选举谨慎、不表态已是多年惯例,以免造成干预、介入选举的印象。而且以目前国民党内部生态来看,大陆似也没必要特意「捧」或「打」某一候选人,只会静观其变。不过,如果说北京「不在乎」此次选战,那也未必,毕竟自江启臣上任起,北京不发就职贺电、王金平登陆破局、国共平台束之高阁,北京表面冷淡,其实反衬出内心在意国共关系,尤其是九二共识的互信基础。此次党主席选举,是否可以给国共互动带来转机,相信北京也在观察、评估。
大陆应该会注意到,此次选战的4位候选人中,没有一个人主张抛弃九二共识、包容台独或跟随民进党走「亲美抗中」路线。经过这几年两岸对抗、美中竞争,加上民进党对内煽动民粹、垄断舆论霸权,不仅台湾社会被「大内宣」带偏,蓝营内部也不时传出对既有两岸路线的异音。假如连国民党都弃守一中和反独,将为大陆对台政策带来重大打击。但此次4位主席候选人顶住压力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和平,虽然有对内争取基本盘的因素,但也证明九二共识与两岸和平仍然是蓝营选民的共识,两岸关系不需要悲观。
两岸关系不必悲观
外界多预判「统一」是大陆未来10年内的重要目标,事实上北京对台政策还是反独优先,但加强了「反独就是促统」的逻辑关系,诸如加大「台独之日就是武统之时」等宣传,并且将美台关系的升级、质变纳入是否触犯「台独红线」的侦测范围。这是因为大陆高层体认到,民族复兴进入最艰困的时期,台独的确是「高危风险」之一,很可能令战略机遇期付之一炬。但另一方面,北京也深知,只要稳住美中关系,台独风险就可以管控,从最新中美领导人习拜通话中就能看出,双方形成了维持竞争、管控冲突、寻求合作的三轨并进格局,美方重申一中就是「管控冲突」的重要一环。
以目前蔡政府的执政声望,国民党2022地方选情大致乐观,应可继续维持多数地方执政,只要国民党牵制力够强,「台独主流化」或绿营「万年执政」就是伪命题。在上述背景下,新任国民党主席能否带领蓝营在2024年夺回政权,在2015年「马习会」基础上,让两岸互动走回正轨,甚至带向更高阶段,就变成北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回顾国民党2018地方选举大胜,2020大选却因民进党「捡到枪」而出现钟摆效应的前车之鉴,虽有偶发因素(香港事件)影响,但也因国共高层互动萎缩的现实所致。大陆若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美国因素重要,台湾内部因素不重要,恐怕有失偏颇。寄希望于台湾同胞,争取台湾民心认同,才是真正有助于两岸融合、解决政治纷争的路径。大陆应以2005年连胡破冰为启示,思考国共关系的下一步如何走,才有机会打开两岸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