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放手让民间洽购大陆疫苗

旺报社评

经过一段时间的拉锯和僵持,蔡总统终于亲自与鸿海郭台铭台积刘德音两位企业领袖会面,并同意授权民间企业向上海复星洽购BNT疫苗。延烧近1年的BNT疫苗难题似乎有机会解套,这条路艰难而漫长,源于两岸关系的复杂,最后若能够走通,将再度证明两岸关系的灵活。

BNT疫苗公式背后的密码

从最初东洋药品洽购BNT疫苗失败、防疫指挥官陈时中绕过大陆代理商与BNT德国原厂谈判受挫、民间各方努力牵线却原地打转,到如今公私协力模式露出曙光,曙光乍现是因为蔡政府找到解开BNT疫苗谜题的公式。这套公式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透过「官方+民间」的组合消除两岸政治层面的争议,务实处理与陆资代理商的交涉议题;第二,透过「永龄(鸿海)+台积电」的组合扮演沟通两岸的桥梁角色,重视并发挥两岸经贸关系的灵活性。

无需否认,由于民进党的传统意识形态,蔡政府在此次授权永龄基金会(鸿海)、台积电的同时,仍然强调「原厂制造、原厂包装、直送台湾」三原则,并申明不放弃与德国政府直接洽购BNT疫苗的可能性,这些表态若联想到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来台争议中,扁政府因坚持「国进国出」而导致两岸授权奥会的民间协商破局,实质上折射出一脉相承的逻辑。

不过,毕竟不同于圣火,疫苗是用来救命甘霖,蔡政府虽然嘴巴还是很硬,但行为上已经接受了BNT疫苗绕不开上海复星的现实,国台办对BNT疫苗援台也表达了正面的态度,除了疫情迫切性之外,当然与鸿海、台积电连结两岸的特殊角色密不可分。郭董扎根大陆众人皆知,台积电虽与美方渊源更深,但创办人张忠谋从未在政治立场上与大陆唱反调,出使APEC亦未遭北京异议,且台积电上海厂、南京厂受陆方高度重视。再说如果没有两岸和平发展、经济融合,怎么会有鸿海、台积电今天的成绩

鸿海和台积电只是两岸融合发展「反哺」两岸关系的缩影,成百上千家布局两岸、扎根大陆的台湾中小企业,都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压舱石」,他们不仅可以在两岸深陷危机之时雪中送炭,更可以为两岸之间建构命运共同体奠定基础。就以新冠疫情为例,去年2月的武汉台商包机、千里送药、营救血友病男童,不都是依赖大陆台商吗?此次蔡政府授权永龄与台积电向上海复星洽购德国BNT原厂疫苗,更是一个经典案例。

改善两岸关系机遇犹存

两岸执政者无论提出怎样的主张或愿景,最终、也是最根本的目的是造福人民,让两岸人民满足对更美好、更幸福生活的追求。这次疫情中,民进党想尽办法脱离、敌对大陆,才会上演BNT疫苗之乱,但最后发展仍证明台湾绕不开大陆、切不断两岸关系,这也是大陆长期以来坚定维护两岸和平、促进两岸交流关怀台湾企业和人民的「政绩」。

在民进党2016年执政后,台湾内部政治版图出现变化,美中交恶的国际环境下,台海情势更敏感复杂,大陆内部一些人包括不少菁英和专家,对两岸交流、大陆对台政策及两岸和平与融合产生怀疑和质疑,甚至出现诸如大陆惠台养肥台独、两岸经贸交流成效不彰等偏颇的观点。辩证地看,任何政策都会有两面性,不能因短期的情势波动或问题而去否定、忽视长期的正面成绩或深层效果。更何况大陆提出「双循环」格局,若简单切割台湾,而不重视台湾在「双循环」中的价值,对大陆自身发展将百害而无一利。

两岸经济是共享共生的,不能因为现阶段的政治对立而生硬切开,反而需要更利用好两岸已经高度融合、密切连结的载体和纽带,这是台湾最终找到「BNT疫苗公式」解体的最大启示,而大陆自制国药科兴两款疫苗亦获世卫组织认证,确认其安全、有效。近期美中经贸对话逐渐恢复,美军方高层亦释出「大陆短期不会武统台湾」的讯号,显示美中恢复交流合作或许比预想来的快。蔡政府应该从中看到改善两岸关系的机遇,授权民间与陆方洽购疫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