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恢复陆客来台是善意的试金石
旺报社评
陆委会宣布28日起放宽大陆人士来台短期商务交流、9月1日起恢复第三地陆客来台观光,最重磅的讯息是:以1个月为准备期,着手恢复大陆团客来台、台湾团客赴陆旅游,初期每日对等开放2000人。等了半年之久的两岸恢复双向观光,总算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刻。
顺应民意 观光融冰
民进党政府在两岸观光议题上,曾有不少政治上的坚持,包括要求两岸「小两会」协商、以陆方先行解除赴台游禁令为前提等。北京则反指民进党当局设置障碍在先,并称台方需先行恢复陆客入台证办理,以及认为两岸恢复观光不需特别协商等。政治争议令两岸在恢复双向观光议题上莫衷一是,疫后两岸民间交流始终在「小碎步」中前行,甚至有面临交流倒退风险。
原以为8月初大陆文旅部第三批出境观光开放名单会纳入台湾,但事与愿违,一度令台湾观光业濒临炸锅。随着陆委会释出解禁讯号,两岸恢复双向观光又看到了曙光,从新闻稿可以看出三个事实:第一,恢复陆客的确不涉两岸正式协商,蔡政府初期的坚持没有必要;第二,民间专业团体在两岸观光融冰中发挥关键桥梁作用,可谓劳苦功高;第三,蔡政府在两岸观光议题上终于顺应民意,不过,还需陆方正面回应,美事才能真正成真。
相信蔡政府此时抛出恢复陆客,时间点应做过考量。首先,大陆反制赖清德访美的各类措施差不多告一段落,台海并未出现明显紧张动荡情势,目前氛围有利于两岸恢复交流,新的干扰因素不多。其次,美中关系继续朝重建沟通、恢复交往的方向走,台湾「顺流」恢复陆客来台,信心也较足。另外,交流是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临近2024大选,执政的民进党如不能稳定两岸关系,逆民意而行,对选情不利。
这背后还有一条更加重要的脉络,那就是去年底、今年初以来,疫后两岸民间交流整体上都在「向前」迈进,尽管步伐时快时慢,但两岸高层都体现出一定默契、也透过适当「第三方」累积善意。例如,小三通最初深陷政治僵持,后来所幸靠金马地方政府、民代穿梭,才顺利恢复;此后,两岸客运直航是大陆罕见依两岸协议正式管道提出请求,再由我方评估后逐步兑现。再如后来的成都世大运、金厦泳渡,出现两岸官员互访局面。
两岸紧张 有助缓和
此次在观光议题上,两岸逐步摸索出一套搁置争议、民间先行的新模式,现在就看大陆能否在1个月内公告,将台湾正式列为大陆民众出境旅游目的地,并恢复办理大陆民众赴台旅游证件。回顾今年以来大陆台办系统对于陆客赴台的表态,基本乐观其成,更何况台湾观光业者赴北京沟通、陈情者络绎不绝,相信大陆基于「两岸一家亲」、造福台湾民众的考量,会乐见两岸观光双向开放。
然而,由于2024选举临近,民进党的赖清德又居于民调领先地位,大陆会否因其他政治考虑,而对开放陆客产生新的想法?的确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大陆商务部、国台办相继释出「中止ECFA早收清单对台零关税待遇」的风声,事实上,一旦大陆根据2509项对台贸易壁垒调查结果,选择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台湾经济民生承受的冲击波将远远超过中止ECFA的539项零关税惠台措施。若大陆真的「铁了心」要让台湾社会饱尝民进党执政的苦果,那么陆客来台岂不变成鸡肋?
大陆迄今为止对ECFA的表态,属于预防性的措施,仍留有余地。从台湾角度来看,民进党政府必须要正视两岸贸易的结构问题,以及改善两岸关系、恢复两岸协商的责任,那么陆委会此时抛出恢复陆客来台等一系列放宽两岸交往的政策,的确有助于缓和两岸关系。而从大陆角度来看,台湾选举是一时的,执政者任期最多8年,无论是基于「和平统一」还是「融合发展」,都会着眼于两岸长期的和平与人民的福祉。
蔡政府此时宣布小幅开放陆客团来台,当然有其政治算计,但终究是恢复两岸民间交流重要的一步,仍值得肯定。大陆亦无需顾忌选情或其它两岸政治上的纷扰,自信开放陆客来台,人民往来愈多、善意愈积累,两岸离战火就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