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香港一国两制进入下半场

旺报社评

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赴北京接受委任状,并获习近平、李克强分别接见。作为首位警察出身的特首,外界对李家超能否肩负治港职责的好奇,实质上是对一国两制在香港「50年不变」进入下半场命运的关心。香港的自由、繁荣与稳定能否持续,对北京能否说服台湾接受和平统一,无疑是关键因素。

政左经右大架构

从习近平、李克强接见李家超的谈话,可以看出一国两制下半场的大致架构,无非围绕两个关键词:「政左」和「经右」。前者主要是指香港《国安法》与修改后的选举制度,不会给泛民主派或反对派任何掌权希望,这套制度要「长期坚持」。换言之,香港《基本法》的双普选愿景,将离当初国际社会期待的样貌,愈来愈远。而武官出身、曾亲自查办黎智英案的李家超之所以获北京认可,更是未来5年乃至10年香港坚持「政左」的最强烈讯号。

至于「经右」,则意味香港资本主义、亲西方的普通法制度、经济体制和生活方式不但不会改变,北京还会支持香港进一步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令香港维持自由开放的经济竞争力。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北京还赋予香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这就意味着香港将继续以制度优势吸引全球人才,充分学术自由和资讯高度流通不可或缺。而观察香港《国安法》生效后当局的方向,也能看出北京无意让香港本地所有行业界别都效忠于中共,非政治领域仍延续既有自由空间。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时表示,北京「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其中「全面准确」的表述重在强调「一国」在政治上绝对高于「两制」,香港管治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北京手中,不容忍成为挑战中国大陆政治制度的风险,而「没有动摇、不会改变」的表述则是讲给香港市民、商界与国际社会听,有意安抚那些担心「一国一制」的疑虑。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美英等国针对香港的政治动作似乎已点到为止,这也说明西方并未改变香港自由港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

平衡政治的矛盾

毋庸讳言,当年北京对香港「一国两制」的设计,本来就是争取台湾社会接受的统一样板,故「不变」是最重要的承诺,也是1997后香港几乎全盘继承港英政府及政治体制的最主要原因。不过,从2014年青年学生占中运动爆发,再到2019年「反送中」修例风波轰动全球,香港政治生态已经改变,这也意味作为香港事务最终拍板人的北京,也必须要「变」。但「变」有两条路径选择,一条是往接近多党政治、开放普选的「变」,另一条则是回归大陆政治文化「稳定高于一切」的「变」,北京选择了后者,这也产生了过去2年香港政治体制剧烈变化、政治版图激烈重组的结果。

然而,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和纽约、伦敦比肩的国际金融、商业中心,核心「软体」还是与西方完全接轨的法律、经济、社会体制与城市文化,这与多元化、动态稳定、乱中有序的政治生态是没有办法人为强制切割开。因此「政左经右」虽在北京眼中是理想状态、是治港上策,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会面对不小问题。例如,大陆曾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批评,部分香港建制派是「忠诚的废物」,北京不少机构也表露出「提升治港能力」的迫切心理。这些来自大陆体制内的担心、疑问,折射出未来25年一国两制在香港若要维持「政左经右」的运转模式,必须面对如何平衡政治上「一元」与「多元」间的矛盾。

北京坦承一国两制在香港经历了风雨、也有过教训,这对大陆对台政策和长远对台方略具有参考意义。总结25年来的经验,在尊重当地制度和民意前提下,和风细雨地争取民心认同、回应民生关切,终究是处理好香港问题的最佳捷径,对待台湾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