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制度型开放需具体措施
旺报社评
从脱钩到去风险,是大陆与西方国家经贸关系的最新写照。尽管西方国家一再表态,与大陆经贸关系不是非黑即白,在诸多领域仍有很大合作空间,但对在陆外资企业而言,风险意味不确定。为趋避风险,部分外资开始调整生产线或产能,降低大陆生产比重,甚至出脱获利汇回境外母公司,连带大陆出现新资金外流压力。
大型外企 加码投资中国
根据大陆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统计,第三季国际收支帐下的外国直接投资,罕见出现118亿美元净流出,这是有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季度出现赤字。无独有偶,欧洲央行最近一份调查报告也指出,将近一半(49%)的超大型跨国公司,正积极探索「就近外包」(near-shoring)议题,或打算将厂房迁移至离销售市场更近的地方。其中,高达2/3的受访者表示,基于对大陆经营环境信心不足与风险担忧,撤出地点首选将是中国,预计未来几年将产线大幅移转至政治上友好国家。
不过,资本的移动并非单向。部分外资离开中国,也有外资加码投资中国。譬如,全球知名速食连锁餐厅麦当劳(美国母公司),11月底决定收购私募股权基金凯雷集团所持有的中国麦当劳股权,稍早前全球饮料龙头太古可口可乐亦宣布,未来10年在大陆投资总额将超过120亿美元,都是看好大陆消费潜力与经济前景。麦当劳与可口可乐加码投资中国,着眼于14亿人口形成的巨大市场。
大陆市场吸引力有多大?从辉达执行长黄仁勋谈话可以一窥端倪。他在《纽约时报》举办的一场峰会上重申,即便美国政府持续加强对大陆晶片出口管制,使得辉达无法对陆出售其最高阶的AI处理器,但考量中国仍是全球最大晶片市场,辉达仍会想办法为大陆市场另辟蹊径,开发不触犯美国禁令并能符合大陆厂商需求的新产品。包括麦当劳、可口可乐、辉达在内,许许多多外资企业正以实际行动对未来大陆消费市场及经济前景,投下乐观的一票。
对大陆这类仍在积极转型与发展的经济体来说,资本进出稀松平常。这也代表着,即使受制于美国制裁压力,出现资本外流风险,但只要大陆持续对外开放,就会有看好大陆未来发展而涌进的资金,不需要跟着短期现象起舞。
这代表该给的政策牛肉、该调整的制度规范、该提供的信心环境、该敞开的市场大门,一个不能少。尤其是对外市场大门,更是重中之重。大陆人行行长潘功胜最近在国际清算银行(BIS)行长会议上,清楚表示将进一步取消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及市场开放,借以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到大陆发展,是很正确的宣示。
调整路线 重回市场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紧接潘功胜之后,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致贺时也特别强调,坚持以高水准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经商环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将是未来大陆对外政策的重要方针。在历经过去几年雷厉风行的整治作为后,为稳定外资信心、同时刺激经济,北京已开始调整路线,重新回到对外市场开放、且大门愈开愈大的主轴上。
这是正确的方向。因为这40多年来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已经充分证明,对外开放是驱动经济成长不可或缺的元素,特别是对当下仍处经济逆风与美国压力的大陆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除可稳住外资企业信心、破除外资出走疑虑外,另一方面,也可借此拉擡低迷投资、刺激经济。
不过,必须提醒的是,市场开放不能仅有方向,更重要是具体的措施与作为,并剑及履及落实,这才是外资所乐见。从台商的角度,可以好好思考,随着新趋势的变化,会出现什么新商机与新市场。毕竟两岸文化同源,相较于外资,大陆市场更适合台商发挥,更能够一展长才,毕竟政治逆风是一时的,企业是永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