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酉在华中科大“入坑”:三年间从小白到立志破三

“高校菁英”系列报道Vol.5

华中科技大学申万酉

全马PB:3:15:48

半马PB:1:31:50

国庆前夕,耐克跑百校高校接力挑战赛。

一根绶带,将申万酉和她的11名华中科技大学队友联结在一起。十个棒次,绶带交接,他们一起完成了一场42公里的奔跑,斩获签约精英高校组的亚军。

“那天比赛,其实没有跑出我的预期成绩,队友们也是,我们10个人没有一个人成绩是在前10的,但最后整体成绩却还算是可以的,比较均衡。”团战让她开心,但同时又觉得“或许我再强一点我们就是冠军了”。

▲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出战跑百校高校接力挑战赛第5棒的申万酉(左)

2022年初入学时,她就加入了跑团。从武汉马拉松名校团队挑战赛到跑百校高校接力挑战赛,她享受这种因共同爱好凝聚成一个团体并肩作战的氛围。

两年时间,她在跑步的世界里体会到许多滋味,在蜜糖与辛苦轮番前来的磨损里,她越来越笃定。

许多吐露或许只会发生在她25岁这个刚刚开始研三的秋天,她的野心,她的热爱,以及夹杂入其间的成长。未来不确定之种种,还需要申万酉去努力,去规划,但惟一确定的是,她想一直跑下去。

01

“贵州人天生能跑吗?”

申万酉,家在贵州毕节。

当被问及“贵州人天生能跑吗”,她笑了笑,“我们那里出门就没有一点平路,但小时候确实没怎么跑过步,只是跟朋友们追逐打闹爬山之类的。”

校运会往往是许多学生跑步天赋被发现的绝佳机会,申万酉也不例外。在贵州遵义医科大学读大二时,她一时兴起报名了3000米,第一次跑便拿了名次,被体育老师相中入选了学校的中长跑队。

那时候的她,之于跑步,谈不上热爱,“练了一段时间,但练得不怎么样。”

记忆最深的,是备战贵州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日子,“目标是前八,要求也不高,最后勉勉强强拿了个800米第五。”

正是在那段时间里,申万酉开始深刻体会到身体反应的敏感性和直接性,同时她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我发现无论是100米、200米还是400米,我都能轻松应对,速度上也有优势。然而,当距离增加到3000米、5000米或者10公里,需要同时兼顾速度和耐力时,我的表现就显得平平。但有趣的是,一旦超过10公里,我发现自己能够以一种稳定的速度持续前进。”

备赛的日子,有辛苦,亦有甜蜜。申万酉结识了一群志趣相投的跑友,并且在校队中找到了她的另一半——李斯特。他们的爱情故事在跑道上悄然萌芽。当申万酉成功考取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的研究生后,他们也一起来到了武汉。

02

“要能考得上,我一定好好跑步”

备战考研那一年,一坐一整天成为申万酉的生活常态。

“整整一年,没有一点运动,我觉得我的身体还是需要锻炼一下了。当时我就想,要是我能考得上的话,就一定要好好跑步,锻炼身体。”

初入华科,她就去跑团报名,随即被邀请加入一个人数众多的群,在群内,团长提出了条件:如果你的月跑量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或者你能够按照制定的训练计划完成相应的目标,将有机会被邀请进入另一个更为专业的校队,是专为学校准备参加比赛设立的。

彼时,正是申万酉迫切想要重启跑步的时候。在团长给出的课表和指导下,短短半年时间,她就在华科秋季运动会中斩获了学研女乙组100米和800米的双冠军。

▲入校半年,她就在华科秋季运动会中斩获了学研女乙组100米和800米的双冠军

校园之外,她也和男友李斯特创造着独属于他们俩的跑步佳话。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郧西天河爱情长跑赛成为了申万酉和李斯特共同庆祝的特别时刻。他们已经连续两年收获情侣组的冠军。这场10公里的浪漫赛事,不仅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也记录了他们并肩奔跑的每一个瞬间。值得一提的是,比赛的成绩是根据两人中最后一位冲过终点线选手的时间来计算的,这不仅考验了他们的速度,更考验了他们之间的默契与支持。

因而,两人手牵手,用一根橡皮绳相连,踏上了跑道,这成为了他们独特的“秘密武器”。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他们始终用这根橡皮绳相互牵引,共同奔向终点。用李斯特的话说:“这不仅体现了爱情马拉松中相互扶持的特点,同时也能帮助女选手节省体力,从而提高成绩。”

▲两人手牵手,用一根橡皮绳相连,踏上了跑道,这成为了他们独特的“秘密武器”。

申万酉向我们透露,与牵手冲线相比,橡皮绳确实是一种更为省力且方便的方式。早在疫情解封之初,李斯特带她加入了锋利跑团的训练。考虑到她经常迷路,又是跑步小白,他便用橡皮绳牵引着她一起跑步。她回忆说:“那时候被他拽着跑,很多人都觉得这种方式很新奇,他们问‘这是啥训练方法呀?’”

去年轻松夺冠时,两人在冲线后被无数镜头捕捉到了那一瞬的“胜利之吻”。而今年,在艰难卫冕成功后,他们展现出了彼此扶持、相互理解的深厚情谊。李斯特坦言:“这是我们跑得最辛苦的一次。”申万酉紧接着解释道:“他今年参加的比赛太多,身体有些疲劳,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这两年,他们同在武汉极速跑步俱乐部和锋利东湖跑团训练。 在武汉,尤其是在夏天,出门都需要勇气,更何况是跑步。 每周训练课,当有了“不想跑”的念头时,她总会惦记着要去给队友们送补给,“要不然他们喝不到水,每次想到这个问题,就是我出门的动力。 ”

▲喜欢与伙伴们并肩跑步的申万酉(上图左,下图右2)

与伙伴们风雨无阻的共同训练,使申万酉迅速成长。曾经让她感到吃力的10公里,如今已能轻松驾驭,甚至在她心中,挑战马拉松的念头也开始萌芽。

03

“我更享受跑全马”

加入华科跑团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开始备战自己的首马——2023武汉马拉松。

作为马拉松小白,她放心地把自己交给专业的人指导训练,进行一周一次长距离和一次强度课,在其它时间就进行有氧慢跑。那个阶段,月跑量能上200,她就觉得开心。

面对42.195公里的挑战,申万酉明白这将是一场艰难的征程,但对于这段距离的真正挑战,她心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当她跑到17公里时,申万酉已经感到力不从心,她坦言:“我不知道如何面对接下来的25公里,但我只是依靠着脚步的惯性,不断地向前推进。”

到了最后6公里,她感到自己的脚仿佛已不再属于自己,“我停下来喷了些药,当时心里想,即使走也要走完全程。但脚步的惯性还在,最终我还是坚持着,以5分配跑完了全程。”

03:35:40,这是她的首马成绩单,足够漂亮。但身体顶到极限的申万酉,脑子里第一个想法却是,“我再也不跑马拉松了。”身边的同学以“过来人”的视角立刻回应她:“不,你会再跑的。”

的确,首马之后,申万酉接连解锁了好几场半马比赛,还在秘境巴东森林半马跑出了01:31:50的PB。

今年的汉马,申万酉准备得更扎实有序。周六早晨,她一般会去东湖绿道跑25-30公里的长距离大课,周二或周四进行强度训练,日常的有氧慢跑也从不落下。“其实每周末的长距离对我来说挑战都挺大的,一般要跑25-30,身体状态好的时候会觉得挺好的,状态不好时,就会觉得很漫长,需要多一点的意志力才能熬过去。”

但落在跑道上的每一滴汗水都没有白费。又一年汉马,她的第二场全马比赛,申万酉跑到了315,比去年快了20分钟。

“很满意的一跑,体感满分,补给也分配合理了,后程也还能提速和冲刺,跑完后也没有那么生无可恋,洗个澡又元气满满能走能跳。”

在收获成绩与进步的同时,她仍在认真聆听发自身体的声音,“我好像是更喜欢跑全马的,跑全马作战过程会长一点,需要策略,更需要前半程压制自己的体感。我很享受跟自己身体和解的这个过程,知道自己什么状态下需要补水、补盐丸、补能量胶。”

如果把汉马看作一期一会的坐标轴,申万酉的目标是期待能够在明年的汉马赛道上破三,“今年跑到了315,明年就想冲一冲,先尝试一下,明年如果打不成,后年也该达成了。”

04

“幸好我坚持了两年跑步”

在校生活倒计时一年,毕业课题、择业、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她想了想,“跑步肯定是要坚持的,无论如何都要坚持。”

过去两年,她感慨自己“幸好坚持了两年的跑步”。

▲跟随高手云集的锋利跑团训练,申万酉(左3)进步明显,也结识了更多高水平跑者,比如“武汉一姐”熊娟(左2)。

时间,同样花费在学业上面,搞科研、做论文,尽自己最大努力,但结果更多是不确定的、未知的。但跑步给了她“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确定性反馈。这种反馈既来自于她对身体的感知,也源自于她在成绩上的显著提升。

夜跑,是她的习惯。

▲在实验室里的申万酉。

每天做完实验或是结束功课之后,若是时间还早,她会去汉口文体中心有氧慢跑,若是因为课业耽误到10点左右,便会去学校操场跑一个小时。每天拿一小时出来跑步,哪怕是以散步的速度去跑,除了生理期和身体实在不想动的时候,绝无例外。

关于成绩,她一直有“更进一步”的追求,但若是把跑步这件事放进她人生更为长远的时间线里,她并不会以透支身体的方式去强求一个好成绩。

“我更多是把它看作一种生活方式,跑步以来我从没受过伤,也是因为我很照顾自己的身体感受,如果能够一直保持这种健康状态的话,我可能希望能够一直跑到老。”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vv

编辑:槠洲

设计:viuviu

图片:受访者提供

高校菁英系列报道

Vol.5

这是【“高校菁英”系列报道】的第五篇。

年轻的学生、热血的青年人往往被认为是最纯粹、最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群体。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将笔触对准那些一边在学校里追求探索人类智慧真理,一边用跑步和自己对话的女性跑者们。她们有的是顶尖的非职业跑者,有的只是为了爱好在简单奔跑。跑步或许是她们认识自己和走向社会的一扇窗。

“I run for woman, life, freedom”,脚踏在坚实的大地之上,她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着未来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