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福田区将建成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5500亿元标杆城市核心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金萍 深圳报道
4月8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走进各区举办发布会、组织媒体到各区开展调研行的第一站,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江涛,深圳市福田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庞勤,福田区建设事务署副署长朱俊炜分别就福田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超充之城”、民生项目高质量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发展建设等情况答记者问。
福田区今年提出到2025年,福田区将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标杆城市核心区,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6000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5500亿元,培育50栋以上服务业特色品牌高端楼宇,集中资源打造金融、专门专业服务2个“千亿级”、现代供应链和时尚消费等若干个“百亿级”服务业集群。
100万平方米的空间+8亿元的产业资金强化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是福田区的一张闪亮名片。
目前,福田区拥有所有服务业门类。过去五年中,福田的服务业增加值先后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大关,去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135.45亿元,占深圳市近四分之一,占全区GDP90%。
为推动服务业量继续增加,质继续提升。据了解,福田区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十大强区”行动,包括打造与深圳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现代化“金融强区”、辐射全球的“贸易强区”、链接全球服务全国的“创新强区”、富有魅力的“时尚消费强区”、彰显特色的“专业服务强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海洋经济强区”、国际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环境强区”、便捷繁荣的“优质生活强区”、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强区”、近悦远来的服务业“人才强区”。
“十大强区”建设的目标也已明确,比如在“金融强区”方面,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到2024年突破2600亿元、到2025年突破2800亿元;“时尚消费强区”方面,力争到2025年社消零总额突破2600亿元。
同时,为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福田区将围绕空间、资金、服务等发展要素打出“组合拳”。
在空间方面,福田区已经打造了广电金融中心、万科滨海云中心等专业楼宇共43栋,总面积超过了500万平方米,后续每年还将推出约100万平方米的空间。
在资金方面,福田区已经安排了约8亿元的产业资金,出台了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细分行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在服务方面,福田区“一企一策”制定了包括办公用房支持、人才住房、落户直通车这些“套餐化”的服务政策。
率先打造500米超充圈
强化服务业发展之外,福田区将继续加快超充建设。
庞勤表示,福田区将推出构建高质量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实施方案,逐步建成“应建尽建、均衡合理、安全便捷、智能开放”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体系,预计2024年底将建成超充站超过120座,率先打造500米超充圈,全方位提升城区的能源安全韧性。
福田区是落实深圳市打造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的战略部署最早的城区,在公共机构、商业综合体、公交场站、市政公园等场景加快布局超充标准站,目前辖区已建成超充站近50座,是加油站的2倍;车网互动站27座,占了深圳市的1/5;多元化的充电设施目前总保有量4.6万个,密度深圳市第一。
其中,印力中心的超充综合体验中心已列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示范项目,下梅林总站综合能源管理示范站是全国首个钙钛矿充储换一体化示范站。
同时,福田区以“总部+研发”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迅猛,去年跨上千亿台阶,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21.7%。
河套年内再推出30万平方米的科研空间
河套是深圳的“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在本次发布会上,朱俊炜表示,河套合作区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发挥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政策创新和开放合作的特殊“通道”作用,加快落实科研人员、物资跨境便利通行、财税优惠、金融支持河套科技创新等政策,深入实施接轨国际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
另一方面,河套将强化与光明科学城等深圳市重点平台的协同联动,助力香港及国际高精尖科研成果在深圳的落地转化。
此外,河套将加快福田保税区的空间整备,年内再推出30万平方米的科研空间,加快启动皇岗口岸片区集中连片开发,支撑服务科研机构及企业入驻发展。
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紧密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技规则,推动税制、科研管理体制等深港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在税制方面,河套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已发布实施,对设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特定封闭区域符合条件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深圳园区工作的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免征,积极营造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同时,“科汇通”试点全面展开,进一步便利园区科研机构的外汇业务。
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园区聚焦深港及国际科研合作的需求,率先实施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等科研管理机制,首批4家机构和企业“揭榜挂帅”。此外,出台内地首个深港“联合政策包”、产业“政策包”、港澳青年支持计划“三大政策”,深港联合对项目、人才、成果转化等给予资金支持,初步构建了“基础科研+产业化+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