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梧桐山惊现巨蟒拦路,长达3米,肚子撑得鼓鼓的和人对视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前言·】——»

2024年10月17日,潇湘晨报报道,在深圳的梧桐山里,有游客偶遇了一条大蟒蛇,还险些踩到了它,吓出一身冷汗。

但这条大蟒蛇却很高冷,压根不搭理被它吓到的游客,反而还悠哉悠哉的在道路中间蠕动过马路。

这不仅让人们疑惑,这大蟒蛇不吃人吗?不是还有人说蛇是怕人的吗,它为什么不快点跑?就它现在蠕动的速度都让人怀疑它是怎么长这么大的,居然还没被饿死。

«【·大腿粗的巨蟒·】»

梧桐山这个地方的野生动物数量非常丰富,在深圳能排到前列,这里不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还有可爱的小灵猫,以及各种珍稀的动植物。

但在这片生物天堂中,也潜伏着一些危险的生物,例如眼镜王蛇、蝮蛇、烙铁头、竹叶青等毒蛇,以及体型庞大的蟒蛇和莽撞的野猪。

这些野生动物的存在,既是梧桐山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象征,但也对游客安全构成了一定的潜在威胁,在梧桐山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中,蟒蛇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物种之一。

这些庞然大物,体长可达数米,以其强大的捕食能力和神秘的行踪,令人敬畏又恐惧。

这条目测有大腿粗的蟒蛇显然也是山中庞然大物之一,但是看它移动的速度,还有它圆滚滚的肚子,很多人又很难将它与丛林里的“冷血杀手”联系到一起。

这条蟒蛇的肚子被撑得圆鼓鼓的,显然是刚抓到猎物美餐了一顿,现下肚子里没有富裕的地方再吃点了。

但是很多网友还是纷纷调侃,蟒蛇行动速度如此缓慢,它们平时是怎么捕猎的,居然还让很多人都惧怕它们。

蛇类的移动一般都是靠身体的扭动来实现的,它们的骨骼很特殊,没有胸骨,肋骨可以自由的移动,配合肌肉的收缩和腹鳞与地面的摩擦,它们就能轻松前行。

但是这种移动速度在动物当中称不上多快,但是蛇捕猎也不是靠速度取胜的,它们通常会选择守株待兔,猎物目标出现以后就会迅速出击,用它们锋利的牙齿咬住猎物。

之后一部分蛇会选择释放毒液,采用毒杀的方式,蛇毒一般都是很毒的,几秒或者几分钟就能将猎物杀死。

而还有一部分就是像蟒蛇这样体积庞大的蛇,它们通常会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采用死亡缠绕的方法,让猎物窒息而死。

梧桐山的这条蟒蛇刚进食结束,它遇到人没有立即逃跑,很可能是因为刚吃完,身子过于笨重跑不快,而且游客也没有做出什么刺激它的行为,它才赶紧撤退的。

这也不是第一次有游客在梧桐山遇见这么大个的蟒蛇,2023年6月25日,环球网报道,一名游客在一棵台湾相思树上发现了一条缠绕着的大蟒蛇。

与这次发现的大蟒蛇也不遑多让,人们在景区游玩不光得注意脚下,还得小心头顶的“天外飞蛇”。

景区方面表示,梧桐山虽然是景区,但是其中也有未开发的区域,并且梧桐山内的野生动物资源很丰富,时常会有野生动物出没,这些区域内缺少保护措施,不可控性很强。

人们如果贸然前往,很有可能会偶遇,这对自身安全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对野生动物来说也是一种打扰,因此,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选择游玩路线,不要私自跨越围栏去未开发区域。

但是这次发现的大蟒蛇吃得肚子鼓鼓的,连走路都费劲,它又能给人们造成什么威胁呢?这不禁又引发了新的问题,蟒蛇如果再吃饱的时候遇见天敌,它们又该如何脱身呢?

«【·吃进去的还能吐出来·】»

2023年6月20日,台海网报道了一条3米多长的蟒蛇偷偷潜进了村民家中偷鸡吃,却不料被逮了个正着,蟒蛇情急之下竟然又把吃进去的鸡给吐出来了。

很多网友看到这一幕都有点忍俊不禁,蟒蛇这是“认错”了吗?

村民在发现蟒蛇偷鸡之后就立即上报了有关部门,蛇被抓住之后就将它带到人少的地方进行放生。

而在放生的时候,蟒蛇却又把鸡给吐了出来,这其实是不怎么常见的,很多人也都感觉到新奇,蟒蛇为什么要吐出来了?难道是放生过程中晕车了?

专家对此给出了解释,蟒蛇突出已经到肚子里的鸡实际上是一种自保行为。

人们都知道蛇在进食的时候是不咀嚼的,它们虽然有牙,且锋利密集,但那却是用来放毒液或者咬住猎物的,并没有咀嚼的功能。

因此蛇在进食的时候都是囫囵吞枣,一口闷的,即便猎物进到了肚子里也还是整个的,这就需要强大的消化功能。

通常情况下,蛇消化猎物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左右,猎物越大消化的时间就越久,蛇在捕捉到一只猎物之后能够很长一段时间不需要再进食。

它们吃饱之后就会找个隐蔽的地方慢慢消化这些食物,不再怎么动弹,梧桐山这只蟒蛇显然是刚进食万,它可能正在寻找休息的地方。

在这段时间里,蟒蛇的攻击性会减弱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攻击性,如果它们感受到威胁,也有可能会将猎物吐出来,与敌人对抗或者选择溜之大吉。

蛇在自然界中也有自己的生存技巧,即便它们吃饱了也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在吃饱了上路和舍弃一顿美餐保命之间,它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人们如果在野外遇见蛇,也一定要小心,保护好自己,尽快远离,然后联系有关部门处理。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