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已开立超405万户个人养老金账户 养老金融将如何“施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周妙妙 深圳报道

7月23日,记者从深圳金融监管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有21家银行启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405.78万户;6.2万人开立商业养老金账户,销售金额44.16亿元,位居全国试点地区前列。

深圳这座典型的“青年之城”、“移民城市”,如何发力养老金融?据介绍,该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加大对养老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

同时,聚焦加快构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金融产品养老属性突出、金融资源协同养老事业发展有力的深圳养老金融发展格局,该局近日联合市民政局、市地方金融局印发《关于做好深圳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深圳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绘制“施工图”。

为了将“施工图”变成“实景图”,深圳金融监管局表示,下一步将加大个人养老金业务提质扩面增效,引导保险机构将商业保险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融合发展,打造深圳养老金融服务平台。

超405万户个人养老金账户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深圳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占比高达79.53%,60岁及以上人口仅占5.36%。因此,深圳具有一批庞大的“准备养老”的中青年群体。

同时,深圳也是一座典型的移民之城。在深圳的常住人口中,超七成是新市民群体,新市民数量达1378万人。

对于未老人群或绝大部分新市民而言,养老金的储备规划是一项核心工作。

据悉,深圳不仅是首批启动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36个城市和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首批10个开展商业养老金试点的地区之一。

截至2024年6月末,深圳有21家银行启动个人养老金业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405.78万户;6.2万人开立商业养老金账户,销售金额44.16亿元,位居全国试点地区前列。

根据《实施意见》,在个人养老金领域,深圳下一阶段的核心工作为“提质增效”,在金融机构制度机制、多样化产品供给、养老保险“支柱”间的联动衔接等方面提出具体工作方向。

记者发现,深圳银行保险机构在个人养老金工作“提质增效”方面已展开探索。

例如,在政策宣传、提升覆盖面方面,友邦人寿深圳分公司卓越营销员深入企业、社区和家庭进行个人养老金政策宣传,协助建立养老规划;太平养老深圳分公司借助银渠、互联网平台推进第三支柱产品销售覆盖面。

在多样化产品供给上,交通银行深圳分行上架百余种类型的养老金融产品,如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开发专属商业养老及个人养老专用账户等产品,其中两款产品既可在专用账户销售,也可在普通渠道销售。

十余家保险机构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

养老产业具有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多等突出特点,搭建出完善健全的养老服务体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金融机构将资源投向养老产业。

其中,保险行业与养老健康产业的底层逻辑高度匹配。“保险行业作为支付方,可以成为养老产业链的一个粘合剂,为社会公众创造更多价值。”友邦人寿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林泽卫称。

深圳金融监管局也持续推动人身险公司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定优势,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据悉,截至目前,深圳已有两家人身险法人机构设立或参股养老服务公司,已有十余家保险机构开展“保险+养老社区”业务。

近年来,处于深度转型期的寿险业将康养领域视为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纷纷发力布局养老社区。

险资体量大、久期长,与养老地产建设周期长,以租赁为主的盈利模式有助于获取稳定现金流,符合险企中长期投资需求。

同时,保险公司及其代理人在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和提供更为广泛的康养服务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例如,泰康人寿深圳分公司把医养康宁实体与服务作为新主业,构建“支付+服务+投资”的三维模式;不同于泰康的重资产模式,友邦人寿深圳分公司则通过高品质自建服务团队+多元合作伙伴的模式创新“养老生态圈”建设。

除了保险机构外,深圳金融监管局也鼓励银行专门制定养老产业信贷政策,开发特色信贷产品,建立适合养老产业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

据悉,交通银行深圳分行已推出养老产业专属产品。针对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运营商的不同金融需求提供专项信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