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造谣」成捞钱行业 大陆自媒体透过社群平台骗点阅率

大陆媒体成为食安谣言散布的温床,连知名品牌牛奶也遭污蔑示意图当事品牌牛奶(图/《ETtoday新闻云》资料照)

记者马叔安台北报导

大陆自媒体经常能看到以食安为主题的谣言,例如曾谣传全球43种燕麦片可能致癌。《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据了解,食安造谣在大陆主要被用来骗取点阅率,或是进行敲诈,有些自媒体和广告合作,俨然形成公司化的产业链

在2017年9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法院裁判了一起案件泉州市江鸿网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蒙牛纯牛奶被检出致癌物超标」的视频,仅发布十几天就有1073个微信公众号转发,其中好几个公众号转发视频流览量在10万次以上,许多读者信以为真。公司负责人说,这样做是为了打知名度,增加点击量以赚取收入。也有企业利用这种谣言抹黑竞争对手

新华社报导,这种自媒体造谣的利益链已经呈现公司化操作,一家公司底下往往有多的微信公众号。这是因为自媒体的阅读量和粉丝数高,就会有广告商找上门。粉丝达到5000人就可以成为流量主接广告,每个粉丝每条可以收0.2元(人民币,下同)到0.5元不等。如果有一万粉丝,每条推广就可以收取2000元到5000元。

大陆警方表示,自媒体造谣门槛低,取证和溯源都不容易,导致这种谣言猖獗。数据显示,网路谣言中食品安全资讯占45%。2017年,仅公开报导就有50余件(次)食品谣言处罚追责案例,其中9件当事人被追究刑事责任,40人被处以行政拘留、7人被处以行政罚款等其他处罚。

专家表示,当局需加食安谣言的强网路监管,对于线民投诉要及时回应,并加强对爆款文章和自媒体的监控,发现异常及时约谈封号,就能化解「舌尖上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