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博整建 少了開放視野與思維
史博馆整建后立面左右侧新增玻璃盒,在建筑界掀起不少正反意见。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国立历史博物馆经五年多整建后重新开馆,许多访客都有所期待。三十多年前笔者在史博馆对面的建中念书,有时上历史课,老师就直接带全班走到史博馆上课。身为史博馆常客,在整建后重游,心情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是否真的修旧如旧?或者变成新不如旧?
整建后的史博馆背面,拿掉之前突兀外加在红墙之上的绿色冷却水塔,恢复本来样貌,让人对正面整建的成果也充满想像。
然而,走到史博馆正面,却大失所望。红墙被挖空,变成外推钢构加上深咖啡色玻璃帷幕写着「MUSEUM SHOP」的博物馆商店,与古典建筑格格不入,在视觉和风格上造成断裂。另外,以前充满庭园造景美学的龙溪亭,六根亭柱被刮除红漆变成裸露水泥柱,周遭植满韩国草,显得不伦不类。
博物馆原先的开放式大门象征欢迎,整建后变成大门紧闭,访客只能右转再左转绕路走小径才能进入大厅,让许多访客困惑。这不仅是物理的闭塞,更是情感上的隔阂,减少访客的流动和参与感。设计者整建时,似乎忽视开放性对于公众场所的重要性。
过去的多窗透光设计,让人在欣赏文物时,也能享受植物园荷花池的自然美景。然而,整建后处处封闭的窗户,却对访客形成密闭空间的压迫感与心理压力。
此外,改设在展厅中央的简易楼梯,以及四楼全部改装成餐厅的空间重分配,让人感觉喧宾夺主。展览空间的狭窄会限制展品的数量和多样性,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使命造成障碍。
历史是资产或包袱,存乎一心。整建后门窗紧闭的博物馆,辜负原本俯瞰植物园荷花池的开放视野与思维;让人怀念以往到二楼荷丰水月咖啡厅或四楼英式茶馆,自在悠闲地在光影流动中,细细品味历史风华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