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对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零容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北京报道

涉企乱收费治理近年来备受关注,既加重企业负担,又损害营商环境。8月16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明确对涉企乱收费问题零容忍。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综合规划司负责人王国伟表示,涉企乱收费即使是小概率的少数现象,在影响企业对发展环境的信心上也会有放大效应,此风不可长,必须零容忍。

依法查处行业协会违规收费、天然气管网和供水企业不执行政府定价等行为

对向企业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并收取费用的行为,有以下四类主体发生违规收费的可能性较大,一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二是承担政府委托事项和为政府履行职责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三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和商会;四是在特定领域和市场交易中具有一定优势地位的经营主体。以上四类我们予以重点关注、重点检查。

此外,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将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天然气管网和供水企业等领域,和科技创新、制造业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检查、抽查重点,目的是更有针对性帮助实体经济外降成本、内增动力。

并且,查处重点违法行为。王国伟介绍,在专项整治行动中,依法查处了一批行政审批中介机构违规收费、行业协会依托行政权力违规收费、行政许可部门和金融机构以及口岸等不落实收费减免政策、天然气管网和供水企业不执行政府定价等行为。

目前,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数据显示,目前为止共检查各类单位4.48万家、立案1253件,督促退还违规收费3.93亿元。

接下来,王国伟透露,将进一步畅通违法违规线索发现渠道,切实提高监管执法能力,抓好《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的监督实施,同时还要加快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依靠法治权威系统治理涉企乱收费问题,切实降低企业的不合理成本,为广大企业健康发展发挥更加有力的守护作用。

深入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赋能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蒲淳指出,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建立信用记录、实施信息公示、推行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开展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工作,加快经营主体信用建设。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线以来,日均访问量已突破1.31亿人次,日均查询量超过1600万人次。

目前,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也开始关注自身的信用状况。蒲淳介绍称,市场监管总局一方面持续深入开展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动,实施信用培育,推广信用承诺,通过打基础、强主体、优服务、增信用,持续推动经营主体信用水平提升。另一方面逐步完善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信用修复结果信息共享、互认,着力解决“多头修复”“重复修复”问题。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全面深入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现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常态化运用,双随机抽查问题发现率平均提高51.9%。以多种方式向各部门共享企业信用信息,截至7月底,直接提供数据113.31亿条,提供接口调用服务20.32亿次,服务协同监管。探索向平台企业开放共享信用监管数据,支持浙江、北京市海淀区试点向互联网平台企业开放共享信用监管数据,在深圳、杭州等地开展向微信、支付宝核验个体工商户信息的试点工作,为强化与平台企业信用共治提供更多有益探索。推动共建“信用京津冀”“信用长三角”,谋划“共建信用粤港澳大湾区”,赋能区域协同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