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蒋介石感性重义气的一面(欧阳圣恩)
1956年03月30日中枢春祭国殇大典,蒋中正总统亲临主祭。(乐俊漪摄,征信新闻)
蒋介石的个性固然刚愎自负,但也有感性、重义气的一面。蒋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恪守丧礼的礼仪习俗,善用悼文诔辞唁电表达敬意与哀悼。
蒋一生为多少人写过诔辞,据多项档案显示约1500余人,包括部属同僚殉职、元老耆勋寿终、文坛巨匠病故、要人,若加上为外国政要名流拍发的唁电,至少有1800人。
诔辞亦称诔(悼)文,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种文体,源起西周的赐谥制度,它的存在依附于制谥之目的,西周形成了官谥官诔的传统。周朝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礼》:「太祝作六辞,以通上下亲疏远近,六曰诔」。北齐《颜氏家训》也指出:「祭祀哀诔,生于《礼》者也」。
现存最早的诔辞为《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鲁哀公的《孔子诔》。鲁哀公16年4月孔子卒,公诔之曰:「昊天不吊,不来犬心遗一老,俾屏予一人以在位,茕茕予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此即所谓诔辞也。
汉朝时扬雄的《元后诔》、杜笃的《大司马吴公诔》、傅毅的《明帝诔》、张衡的《司空陈公诔》、蔡邕的《济北相崔君夫人诔》、卢植的《郦文胜诔》等诔辞先后出现,争奇斗艳。
白居易悼念大他7岁、与他齐名的亡友元稹的《梦微之》,是以诗词代替诔辞,和祭文、挽联类似,感人万分,内容是: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明朝举人徐师在《文体明辨》中说:「古之诔本为定谥,而今之诔惟以寓哀,则不必问其谥之有无,而皆可知之。至于贵贱长幼之节,亦不复论矣」。同时也不再局限于四言,而逐步向骚体、长短句过渡。如韩愈《悼念欧阳詹》、柳宗元《悼念吕温》的文章,既称「诔辞」又称「哀辞」,两者基本上已经合流。但挽联字数较长,类似短篇的祭文。
到了民国时代,诔辞和祭文、挽联的形式已分离,从蒋介石日记和他颁赠的诔辞,显示有相当的国学造诣,令人感佩。
民国史上四大家族「蒋宋孔陈」,居末位的陈家最先失势政坛,但 1916年陈其美(有两侄儿陈果夫及陈立夫,由其引介于蒋介石)遭袁世凯暗杀,得年38岁,蒋为其撰写挽联「天道无知,苦思公十年旧雨;中原多故,乃坏汝万里长城」,此为蒋的诔词开笔。
陈其美长子陈𬳽夫担任空官飞行员,1932年9月飞机失事遇难,蒋致挽联「陨石震吴山,颦鼓犹闻飞将逝;御风防岛寇,烽烟未熄烈魂悲」,数十年间共为陈家九人题写诔辞。而陈家为蒋家两代总统之丧,亦以挽联「亘两代深仁厚泽」致敬。
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蒋撰挽联「主义扬中外,精灵炳日星」,横额为「高明配天,博厚配地」,当时蒋的诔辞大量模仿古代诔辞形式和意境,横额则字数精练。
曾经当面质疑蒋介石身边有共谍,气的蒋拂袖而去的立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张继于1947年12月病逝南京,蒋题匾额「忠谟永式」。
党国元老、曾任考试院院长达20年戴季陶于1949年2月病逝广州,蒋介石题挽匾「痛失勋耆」。蒋纬国为他义父心丧3年,每年都在考试院为故院长冥诞纪念日在台北善导寺诵经,着布衣素袍,行跪拜大礼悼念。
1940年5月,抗日英雄张自忠率74师在枣宜战役的方家集激战殉国,日军亦备棺木盛殓并竖墓碑:「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国府在重庆举行隆重葬礼,蒋介石悲痛万分,以「英烈千秋」挽额悬于会场中央,并追晋陆军二级上将。
1942年3月国军17军89师副师长戴安澜(黄埔三期),率中国远征军第200师赴缅甸战区接替英军抗日,重创日寇。5月在回国时中枪死亡,蒋介石颁挽联「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酬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如何」!同年美国颁授懋绩勋章一座,他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将领。
被日军称为「中国最恐怖将军」张灵甫1947年5月战死,蒋题写「浩气长存」致祭,颁发第第3号旌忠状,每年张的忌日都会有所表示。
1949年5月汤恩伯上将在日本病逝,蒋在台湾亲临公祭并哀以「忠勤永念」和颁发褒扬令;金防部副司令吉星文在金门炮战中殉国,蒋亲临致祭并诔以「气壮山河」。
曾任世界人民反共联盟主席谷正纲兄长谷正伦,在1949年11月与解放军在贵阳攻防战溃败,胃部大量出血,1953年11月病逝;蒋介石颁褒扬令,致挽额「忠荩垂型」。
蒋介石有四大文胆陈布雷、戴季陶、陶希圣、秦孝仪。陈布雷在50岁那年手书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诫子书》中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表明自己不愿意涉足官场的心志。由于长期工作负荷,精神压力极大,他于1948年11月在南京服安眠药自尽,蒋介石颁挽额「当代完人」,1949年复题写「精神不死」。但蒋死也不信陈的后代陈师孟竟是最仇视国民党的人。
阎锡山事继母至孝,其继母过世,阎锡山虽曾反蒋,蒋仍不记前嫌撰挽额「女宗安仰」并同祭文送达。
1965年陈诚过世,蒋致挽联「光复志节已至最后奋斗关头,那堪掉此国殇,果有数耶;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忍夺我元辅,岂无天乎」?挽额为「党国精华」。
2013年10月17日教育部及台湾图书馆17日举办「台湾近代先觉者文物保存联谊会」赠书仪式,台湾近代先觉者文物保存联谊会共捐赠29件文物给台湾图书馆,其中最大一件就是前总统蒋中正赠送的「民族正气」匾额,由蒋渭水孙子蒋勇扬(右)亲自转交给台图馆长陈雪玉(左)。(郑任南摄)
曾为争取地方自治、提倡言论自由,而于1927年创立台湾民众党与《台湾民报》的蒋渭水,1931年过世;1951年蒋介石题「民族正气」挽额旌扬,置于台北市锦西街蒋渭水纪念公园纪念碑旁的墙壁橱窗内。
1946年10月曾任驻华美军司令,东南亚战区副司令的史迪威病逝于美国。史迪威虽藐视蒋介石,一度建议美国完全终止援华,并对中共怀有好感,蒋仍亲临主持在南京举行的追悼会,致送挽联「危难仗匡扶,荡扫倭氛,帷幄谋谟资率划;交情存久远,乎传噩耗,海天风雨吊英灵」。
飞虎将军陈纳德对国府抗日助益甚大,他成立的「民航空运队」与「中央航空」、「中国航空」在大陆沦陷前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政府迁台仅有民航空运队随着迁台,成为中华民国唯一的民用航空,另两家航空续留大陆。1955年民航空运队改组为民航空运公司(CAT),是 Civil Air Transport 缩写,有猫机之称。1958年7月在美去世,蒋亲笔挽额「报义垂昭」,宋美龄专程赴华府参加葬礼。
1941年8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去世,蒋电唁家属慰问:「耆贤不作,声教无闻,东方文明,丧此木铎,引望南邻,无任悼念,谨电致唁」,此系极具内涵的唁电。
1948年1月印度圣雄甘地遇刺,蒋宋联名致电印度总理尼赫鲁「惊闻甘地先生遇刺逝世,无任惊悼,…中国人民及我等谨向甘地先生之家属及国大党与印度人民敬致诚挚之吊唁」。在追悼大会上,蒋又题写挽额「乃圣乃仁」。
1945年4月罗斯福过世,蒋介石致其夫人唁电长达270字,是字数最长的唁电,在此不再赘述。
麦克阿瑟1964年5月病逝,蒋宋联名发出唁电「…将军的丰功伟业将为目前仍在继续反抗暴力、反抗侵略集反抗奴役之爱好自由人民永志不忘」。
1953年10月党国元老吴稚晖病逝,蒋率全体中常委举行隆重公祭,特颁痛失师表挽额。次日又颁发褒扬令,称吴是「高风硕德,允为一代完人」。
1962年2月,拥有36个博士学位(包括名誉博士)的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溘逝,他虽然在纽约曾有意组织反对党在台湾推行民主政治,蒋介石极为不满,但崇敬之心不减,仍敬致挽联「适之先生千古 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1967年8月,孔祥熙在美去世,他曾利用职权在发行美金公债中大肆贪污敛财,其妻宋霭龄在巴西大量购买土地、投资买股票以转移资产;蒋对这位贪污赴美避居的连襟极为厌恶,但念于是皇亲国戚,还是发了唁电,颁发毫无文采的挽匾「为国尽瘁」。
元首诔词挽联已流于形式
父母配偶过世、外国政要友人病逝、被冷落之人身故,蒋都会悼以诔辞致祭。依去逝人士的重要性,写下多份诔辞,包括唁电、祭文、挽联、挽额、告殓文、褒奖令、旌忠状等,蒋一生为多人撰写诔辞(包括陈布雷和他人代笔),是中国撰写诔辞最多之领导人。
当时能获得蒋介石诔辞对遗眷是极大荣耀,如今任何人长辈或亲友过世,只要向总统府申请都能获得正副总统挽联,挂在灵堂或复制刻在墓碑上光宗耀祖。十几年前还要到总统府申请领取,现在则改为电子挽联,自动秀在灵堂萤幕上;元首、院长或立委民代的挽联已流于形式,不复当年的殊荣。
(作者为文史工作者)
【未完待续,欧阳圣恩专栏每周六刊出】
史话专栏欢迎自身历史经验、读者回响、书摘合作、历史书评或相关文章、照片分享,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