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连宋落选 两岸步上回不去一途──中国谋略(八)

第十任总统候选人电视政见会,五位候选人陈水扁右起)、许信良李敖、连战、宋楚瑜发表政见前一起合影。(台北市摄影记者联谊会提供)

这段关于「台商西进」的简单历程描绘,恰似浓缩版一带一路当中有关「走出去」之雏形,差别在于「台湾产业转移潮」除了劳工薪资上涨、环保压力、台湾统独内耗之外,也与币值调整有关。美国以「贸易不公平」、「台湾顺差过大」为由,强逼新台币快速升值。

1983~1989年的6年间,新台币从40.27元兑换1美元,升值到26.16元兑1美元,犹如温水青蛙般,逐渐使浅盘式经济形态的台湾出口受到前所未有之重压,产业生存环境极为严峻。这种情况与1885年美国联合英法德列强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注2】所引发币值猛升、产业外移的情况有雷同之处。

对当时的台湾来说,最佳选择自然是「西进」将全部或部分产业转移至同文、同种、同语言的大陆继续经营,以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种红利,进而壮大自己。这事实上也是2004年连战与宋楚瑜搭档代表国民党竞选总统、副总统时,所提出之政见--建设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注3】的主要依据:以大陆为发展腹地,台湾则担当国际(尤其是日本)中转大陆或「引路人」的角色,从而使台湾成为「前进基地」、「桥头堡」之产业价值链「顶端存在」的完美经济策略。

(作者提供)

可惜连宋被陈水扁的「两颗子弹」【注4】重击,以极其微弱差距的不到3万票(0.228%)落选,比四年前不到3%的差距,更令蓝营感到悲愤。

从此亚太营运中心进入闭关、尘封状态,即使偶有政治人物提及,也只是嘴巴说说而已,没有或难有任何实际作为。(待续)

【注2】

广场协议: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所以签订此协定。

广场协定的签订得到日本大藏省(2000年前的日本主管金融财政的部门)的强力推动。当时日本经济发展过热,日元升值可以帮助日本拓展海外市场,成立合资企业。广场协定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注3】

亚太营运中心:是台湾曾经推动的主要经济建设政策之一。所谓营运中心,是指六项专业中心,包括:制造中心、海运转运中心、航空转运中心、金融中心电信中心和媒体中心。

最早是由日本经济学者「大前研一」在1993年间提出,当时台湾采纳了这个想法,并将「推动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作为接下来国民党的经济政策主轴口号

但由于政党轮替和国际情势的变化,发现本计划推动并未如预期中顺利。2000年当选的陈水扁将计划改为建设台湾成为「绿色矽岛」,因此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进入历史。

【注4】

两颗子弹:2004年3月19日,台湾领导人选举前一天,在街头拉票造势民进党正副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分别被混在人群中的枪手开枪击中,一颗子弹擦破陈水扁肚皮,另一颗子弹打在吕秀莲的膝盖上。因「两颗长眼睛的子弹」,民进党民调落后的情况发生了180度的翻盘。助陈水扁胜选的「两颗子弹」枪击案,因开枪者和调查者神秘死亡、作案现场关键证据神秘丢失,至今仍是悬案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