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马英九和赵少康的笔战──民主转型关键时刻之8(曾建元)
民进党要求国会全面改选「六一二」行动。(中时摄影组摄)
1971年10月25日我国退出联合国,蒋经国代理蒋中正主持党政紧急会议,决议强化立法院、监察院与国民大会三个民意机关之功能。岂料此议于28日为国民党临时中常会所修正而改为「充实中央民意机关」,而被认为预下了「绝不全面改选国会」的立场,万年国会问题立即成为舆论焦点。
代联会于30日针对退出联合国问题在校总区体育馆举办《与闻国事》座谈会,由医学系学生文荣光担任社长的《大学新闻》即于当期社论〈我们的作为:在政府宣告退出联合国之后〉中公开呼吁制度革新,并直指中央民意代表改选问题与地方选举问题,11月8日《大学新闻》继续刊出社论〈强化中央民意机构〉,主张大幅度或全面的改选国会,十五日《台大法言》第14期刊出社论〈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则旗帜鲜明地主张国会全面改选。
25日法代会再于法学院图书馆举办《民主生活在台大》座谈会,当中陈鼓应的发言,以〈开放学生运动〉为题整理于次年1月出版的《大学杂志》第49期刊出,而医学系学生杨天锡的发言,不仅公开挑战国民党的威权体制和校园控制,也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制度革新见解,如成立学生法庭仲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授间的争执、以导师制度取代教官制度和教官退出校园、在校园成立学生政党参与学生自治,以及主张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选和民选台湾省长。
29日,前代联会秘书长法律学系学生马英九在《大学新闻》第356期发表〈从法律观点看中央民意代表的新陈代谢问题〉,指出当时中央民意代表人数不足额、代表性减低的问题,希望国民大会可以在「增补选」或「改选」间找出适当方案。但同期另一篇赵少康所写的〈以非学法者的观点,谈「中央民意代表改选」问题〉,则就中华民国或台湾省代表性的问题,对全面改选的观点加以抨击。
12月7日,法代会在台大体育馆举办《中央民意代表应否全面改选》辩论会,辩论会由陈玲玉主持,邀请陈少廷和周道济各代表正方、反方进行辩论,会后12月13日出刊的《台大法言》第16期刊出社论〈重申全面改选中央民意代表〉,不同于马英九和赵少康的笔战,这是台大校园内第一个明确主张国会全面改选的学生文章,而且是以学生自治团体的名义发出者。
辩论会后余波荡漾,陈少廷和周道济在媒体继续笔战,台大校园内则有农业化学系学生赵少康担任主席的毕业生联谊会于11月1日创刊的《毕联会讯》力抗《代联会讯》、《台大法言》和《大学新闻》,对全面改选之议提出质疑。
1972年1月,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上海公报》,台美关系出现裂痕,2月第一届国大第5次会议开议,3月《临时条款》第4次修订,授权总统订定办法,在台湾选出定期改选的增额中央民意代表,并选举蒋中正、严家淦为第五任正、副总统,《台大法言》连续刊出总编辑法律学系学生许志仁主笔的社论〈我们的命运〉和〈再谈我们的命运〉,主张只有台湾全体同胞才有权决定台湾的命运,呼应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于前一年12月29日于《对国是的声明与建议》中提出的台湾人民自决和国会全面改选主张。
蒋经国于1972年6月经蒋中正提名立法院同意接替严家淦出任行政院长。6月底,蒋中正总统颁布《动员戡乱时期自由地区增加中央民意代表名额选举办法》,12月完成增额国民大会代表与立法委员选举。虽然国会全面改选并未实现,但自此台湾有了定期举行的全国大选,党外政团因应选举竞争而成形。
而台大校园内的学生自治运动,也在台湾退出联合国、政府推动增额中央民代选举的氛围中有了进展,1971年11月9日,班代表大会通过代联会主席王复苏领衔提出《国立台湾大学学生联合会章程》,改代联会为学生联合会,学联会主席由学生普选,15日校方以学联会名称与大陆沦陷前遭查禁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总会名称相近而不接受《国立台湾大学学生联合会章程》。
25日法代会《民主生活在台大》座谈会出现了前述杨天锡石破天惊的倡议,12月3日《代联会讯》创刊号则刊出化学工程学系学生李士仁〈争取主权:寄望于代联会与同学们的〉一文,提出了「学生主权」的概念,主张「学校为学生而存在」。
1972年5月,蒋中正就任第五任总统,提名蒋经国经立法院同意接任行政院长,蒋经国主掌政权后,开始收缩政治反对空间。11月初,王复苏、陈玲玉代联会主席与法代会主席职务任满改选,改革派后继无力,11月11日,教育部废止《学生自治会规则》,根本杜绝了台大代联会主席普选的法源,1973年5月,陈鼓应副教授遭台大解聘,8月孙智燊出任台大哲学系主任,于次年对哲学系展开人事整肃,纷扰年余,台湾之春进入尾声。
(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法学博士、国立中央大学客家语文暨社会科学学系兼任副教授)
【未完待续,曾建元专栏每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