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铁帽子传奇(刘良升)
于氏老儒人之墓。(图/刘良升提供)
从小就由父亲处听闻「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纵然父亲笃信最后两项的「积德与读书」,并视为终生的圭臬。不过他倒也分享了许多与风水有关的稗官野史,诸如开国平民皇帝刘邦和朱元璋发迹的许多耳熟能详的神话和神迹等,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发生在我们家族,攸关族人发家的「铁帽子,马骑人,鱼上树」的传奇。
话说我们湖南浏阳永安刘氏家族,系出后汉光武帝第八子广陵思王刘荆之脉。在西元1333年,汉高祖五十四世孙也是我辈开基祖南仲公,携三子仁一,仁二,仁三由江西迁入浏阳县永安镇。仁一公独子均衡公与夫人于氏(生于1361年,逝于1420年明朝永乐年间)结缡,虽生育三子却仅有志和公独存。且均衡公早逝,志和公以放牛为生,与母亲于氏相依为命,家境极为清贫。
永安镇虎形山坡有一块石头,形似一口棺材,为于家的地产。当年于氏族人曾延请风水先生实地探勘,风水先生特别言明「石棺材」处是一方宝地,并即时在其上插上一根枯竹,邀请于家人翌晨前来视察,倘使这根枯竹发出了新芽,就坐实了风水宝地之言。同时还特别提醒尔后棺木放入墓穴中时,若能随同「铁帽子,马骑人,鱼上树」的异象产生,则所葬之人的后裔必会大发!
是时于家的外孙,即是吾辈上溯的十九世祖志和公,正巧在该处放牛,将这段风水先生与于家人的对话听得真切。翌晨他赶早抢先来到石棺材处,果然独自率先见证了前一天置于「石棺材」宝地的枯竹发出了细嫩的新芽。志和公将发出新芽的「竹枝」抽换,寻觅另一只枯竹取代,因此于家人稍后来到现场时,所见仅为一只枯竹,也就不把风水先生先前所言认真看待了。
志和公后来将此事告知母亲于氏,于氏随后在当晚自缢(注释:「自缢说」是堂伯父表述的增添版,目的是于老夫人心想早日将那块风水宝地从自己娘家于家占过来,但是于氏享寿六十,自缢似乎不大可能。此说也未见于父亲的版本),临终前交代独子志和公务必将自己的遗体下葬于石棺材墓穴内。志和公乃以于家外孙的身份,恳求于家长辈让过世的母亲,即为出嫁的于氏儿女,葬于石棺材内,于家长辈同意了。
在移灵下葬时,有一位木匠在上工前顺道参加葬礼,将「马子」(亦称木马,是工匠做工时用来固定木料的器具)背挂在肩膀上,是为「马骑人」之说;而一位提着鲜鱼(用树叶包裹鲜鱼且用细草绳捆绑)的乡亲前来,随手将树叶的草绳暂时挂在树枝上,正应了「鱼上树」之景;而这时天公降雨,一名由早市刚买回铁锅的乡亲,顺路来时把铁锅倒扣在头上避雨,活像一顶「铁帽子」一般。如此三重异象,加上时辰和风水,五者皆备之际,于夫人的灵榇放入了石棺材墓穴内,此后我族人丁兴旺,开枝散叶。
这则故事也收录于永安镇文史专家,也是「永安镇志」执行主编的刘谷君先生,所撰写的《古邑寻踪》一书中,书中尚称永安刘氏后来出了八名举人(尚有两名进士未见于该文中),「或许」和此有关。而2013年刘氏宗亲会成员,也集资依古法将糯米拌入三合土,表面再嵌加鹅卵石,重刻墓碑「显妣刘母于氏老儒人之墓」,修缮了远祖母于夫人之墓。只见墓前有一水塘尽收山间雨水,墓体头枕青山作为倚靠,据说尚符合左青龙,右白虎的绝佳风水条件,号称是永安镇当地保存最好的明初古墓之一。宗亲会族人还年年组队前往祭扫,而且是我们浏阳永安刘氏十大房后裔祭拜的唯一共同祖坟。亦丰堂哥曾前往该处凭吊,他形容在那块完整山石中,寸草不生,却恰好浑然天成地保留恰可容下一口棺材的空穴,供于老夫人的棺椁之用,岂不令人啧啧称奇?
我曾上网搜寻,尚发现北京市丰台区王佐村的贝勒王坟,也有「扁担开花,鱼上树,铁帽子将军来」的说法,而天津市宝坻县芮氏家族之明朝「芮都御史墓」,所伴随的「鱼打鼓,车上树,驴骑人,铁帽子将军」,与我们家的传奇,都有相近之处,究竟还有多少家族先茔有类似的逸闻传颂于后?到底谁家的故事是原创?何者沦为山寨版?那就无从查考了!
而父亲当年以长沙话特有的语调和尾韵,说出「铁帽子,马骑人,鱼上树」,如今还萦绕我心,只遗憾往事只成追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