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中科院往事追忆/核武风云在台湾(十五)(朱伟岳)

1999年,甚少曝光的核能发电用的铀燃料元件。(本报系资料照片)

基于国际反核蕃衍条约,如国府不停止核武研制,美国必需停止对核一厂及核二厂核燃料(注十六)的供应。蒋经国面对此一情势,祗有两个选择。一是不理美国的要胁,继续发展核武。如美国不供应核一及核二厂浓缩铀燃料,台湾可以自力另建重水式核电厂,所需天然铀可自国际市场购得。另一选择就是接受美国意见,停止核武研究,以换取核一、核二厂的继续兴建与运转。蒋经国经过仔细考量以后,决定暂停核武的脚步。

所以李文科长乃率同国际原子能总署的人员,由参谋总长宋长志上将陪同,到中山院面见唐君铂院长,由唐氏下达命令,将「新新计划」的钸提炼先导工厂拆毁。同时在桃园计划反应器四周,安装操作监视器,使核研所人员,不能随意换装燃料棒。

蒋经国怎么向中山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交待呢?他要唐君铂转达,核研所的所有工作人员,一个都不变动,照常工作;其他各研究所也一样,照样工作。这就是蒋经国多次向国际宣称:「中华民国有能力发展核武,但绝不生产核武」的真实背景。因为技术的日新月异,制造核武原料之一浓缩铀的更进一步方法也陆续出现,譬如离心机法、雷射同位素分离法等,核研所的科技专家,当然要继续注意并涉猎,才能保证蒋经国「有能力发展核武」之说不是一句空话。

美国当然忧虑中山院所具备的科技潜能,1988年策动核研所副所长张宪义的潜逃,目的即在把核研所具备的发展核武能力亦予扼杀。事实上自蒋经国宣布不生产核武以后,台湾已没有生产核武的打算。至于发展核武的能力,几十年前就可以具备,以今日台湾的科技水平,似乎不值得再讨论这个问题了。今两岸和平,已成不可挡趋势,蒋经国宣布台湾不生产核武,似更凸显蒋氏当年的睿智与远见。历史不能有假设,但台湾的核武发展,确系以色列核武的山寨版,而且规模还大一倍左右(注十七)。国际间估计,以色列拥有的核弹,应在250枚左右。

假如台湾的军火库中,也有250枚核弹,两岸关系会成为怎样的局面?幸好,这假设没有存在。应该感谢美国人的干预,还是感谢蒋经国的退让?事后看来,蒋经国是可以且有能力坚持继续发展核武的,他未作坚持,证明蒋经国和其老爸蒋介石一样,行事不会太极端,亦即颇具中庸之道的精神,其可贵在此。今台湾的核一厂、核二厂、核三厂,都在台湾的经济发展中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日本核灾意外引发的废核风潮,正风起云涌,濔漫全球。或许台湾整个核能发电,亦将随着早年的核武脚步,随风而逝。

我平远县乡亲,曾参与中山院之兴建及工作者,计核能研究所有姚士龙(姚巨元先生长公子)、林念生(林锦敏先生长公子)、林彬(林昌绪先生公子),火箭研究所有林瑞庆(林其华先生女公子)、刘廉兴(刘塾章先生公子)、电子研究所有姚士凤(姚巨元先生次公子)、李苍松(李运奎先生公子),笔者则曾在电子研究所、计划处及天弓计划工作。

注十六:

台湾的核能1、2电厂,皆采用美国沸水式反应器,其所用燃料棒为2~5%浓缩铀,亦即其中U-235含量为2~5%。而天然铀中U-235的含量,约为0.7%。铀原子弹中U-235的含量则在99%以上。具有制造浓缩铀的能力,往往是核子大国,故浓缩铀燃料棒,非一般国家能够提供或制造。

注十七:

以色列的核武研制基地在狄蒙娜(Dimona)沙漠中,据推估其使用之反应器为重水式反应器,功率祗为桃园计划反应器的一半。该反应器系于1958年4月由法国提供,1967年中东以阿第三次战时,据闻以色列其时已拥有数枚核弹。1988年时狄蒙娜基地一工作人员穆迪尔‧范诺诺投书英国泰晤士报,揭露称以色列已拥有核弹百枚。以国检方乃将范诺诺起诉。现已2011年,推估以色列已储备核弹数应在250枚以上。

(系列完)(本文于2011年6月9日台北市(广东省)平远同乡会会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