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美味》吃乌金 赚大钱
戳盐静置入味,再以清水冲洗过的乌鱼子,一一排列在木板上阴干,准备推到阳光下享受日光浴。(摄影者.高大均/商周提供)
时序入冬,是传统农村生活从秋收进入冬藏的时节,家家户户运用盐腌、日晒、风干来延长食材保存期。历经几小时、几天、几个月,甚或是几年,制作出富含滋味的食材,经由不同烹调手法,幻化成一道道团圆宴餐桌上必备的佳肴。
一般人对于乌鱼子的印象就是「高贵的好东西」,加上每年冬至前后是乌鱼捕捞季,制作完成的乌鱼子上市期间,正好是农历春节前,黄橙橙的颜色和金银财宝相同,因此体面又不失礼的乌鱼子,经常被当作年节送礼首选。再加上鱼卵象征多子多孙、子孙繁衍,成了团圆宴上不可或缺的吉祥食材。
每逢冬季,乌鱼顺着潮流往南游到台湾西南沿海产卵,就像乌鱼与渔民间的冬至约定,数百年来都没失信间断过,所以渔民给了乌鱼一个诗意的别名──信鱼。说起台湾渔民捕乌鱼,可追溯至400多年前,当年都是吃新鲜乌鱼,直到日据时代才从日本人那里学到制作乌鱼子的技术,台湾人才开始有了过年吃乌鱼子的习惯。
高雄梓官的乌鱼子达人刘何泉,原本在梓官渔会担任粜(音同「跳」)手(鱼货拍卖员),30年前改行从事乌鱼子加工。他认为乌鱼腱、乌鱼膘及乌鱼子是乌鱼三宝,其中又以乌鱼子的经济价值最高。热爱乌鱼子的他,对于细节吹毛求疵,从他的成品就能窥见一二。他说:「我是把乌鱼子当作自己的小孩在照顾,该给它们晒太阳就要晒,该送进冰箱降温就要做,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才能做出高品质的成品。」
精准盐腌,全靠闹钟把关
为了解决港边多风沙、蚊蝇的问题,刘何泉干脆把加工厂搬回家,以规画温室种蔬菜的概念,在自家屋顶设立防鸟网,把不能控制的因素降到最低。他说:「我做乌鱼子就像是在跟时间赛跑一样,所以你随处都能见到闹钟,这样才能精准掌握每个细节。」
新鲜到货的乌鱼卵,必须先挑除血丝,以清水洗净后,将盐巴戳入其中,并会依据鱼卵大小与重量,决定盐腌的时间。闹钟一响,员工就忙着用清水把表面的盐冲掉,才能符合现代人少盐的养生需求与口味。
洗盐后的鱼卵,会先以10公斤或20公斤的铁块(法码)压定型,然后一片片铺平在阳光下曝晒。为能确保乌鱼子的品质,晚上还得送进冰箱保鲜,刘何泉不惜下重本买了仓储用的大冰箱,设定摄氏-6度的低温来保持乌鱼子鲜度。
早期制作乌鱼子都是用砖块或水泥块,为了改善重量不平均的状况,刘何泉率先改用铁块(法码),还在底层垫上一块布,方便吸收压制乌鱼子时,从内部释放出来的水分。刘何泉告诉我:「很多人都会认为乌鱼子接受日光曝晒是最重要的,其实压制才是好吃的关键,我会依天数的不同,增加法码的重量,所以定量很重要。」
坊间有不少价格较低廉的乌鱼子,都是以机器快速干燥,刘何泉强调乌鱼子一定要透过日晒,香气才会足,而每片乌鱼子脂肪含量不同,熟成时间会有些许的差异,逐块检查是必要的,这也是很依赖经验累积的。每天早上日晒、风干,加上晚上压制,每一个步骤都是影响美味的关键,所花的心思真的就如同他口中所言「每片乌鱼子都是我的小孩」。
南台湾冬阳晒出细嫩口感
一般来说,补乌鱼子破洞都会使用糯米浆,但是刘何泉却用猪肠子。他说:「我是因为朋友带香肠来我家吃,才想到这个方式,因为吹胀后的肠子,肠壁相当薄,跟鱼卵表层很像,就拿来试试,效果颇不错,就这样沿用下来。」经他说明才知道,原来猪肠的作用不单单只是整型,还得兼具美容功能,把刚经过重压的乌鱼包覆其中,才算是完美的模样。
南台湾拥有制作乌鱼子天时地利的条件,冬天雨水少加上阳光普照,很适合晾晒乌鱼子;加上冬至前后洄游至台湾海峡附近产卵的肥美乌鱼加持,放眼全世界包含:日本、美国、巴西等国附近海域,以及地中海域都有乌鱼,但制作出来的乌鱼子,品质却远不如台湾产制的。
冬日的阳光下,掺杂些许的风,刘何泉说:「这就是最适合晒乌鱼子的天气,不太烈的阳光,能延缓水分快速流失,也会让盐慢慢渗入其中,这样晒好的乌鱼子不易产生皱纹,才能成就少女脸庞般的细嫩、饱满。」但可别以为摆在日光下直晒就好,因为曝晒过程中,受地心引力影响,水分会往下流,为了要让各处均匀,所以每隔1小时就得翻面。
说起乌鱼子好吃的3个关键,刘何泉认为非硬度、弹牙与油质莫属。太硬、太软质地都不对,咬下去后要有点回弹的力道,才是最佳品质;带点咸鲜的油脂,不但吃起来较有润泽感,也能吃到独特的香味。而野生乌鱼子除了吃得到外脆内软,也能感受油润咸香如软糖的口感,与更多回甘的香气。
其实世界上不少地区都有吃乌鱼子的习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本,把它称之为「唐墨」;地中海区域的土耳其与希腊,也是喜食乌鱼子的民族,不过当地以蜜蜡封装保存乌鱼子,通常都是直接切片食用,搭配茴香酒;台湾则是搭配青蒜与白萝卜片解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