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巨头,在中国做了个“小”CVC
来源: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 作者:曹玮钰
投中网获悉,博原资本完成了二期人民币基金5亿元首关,该基金的目标规模是15亿。
提到博原资本可能略显陌生,换个描述,博原是全球头部汽车零部件Tier One博世集团在中国市场的CVC,背靠big name。博原资本成立于2020年,同年曾推出首期人民币基金,规模6亿元。
据了解,二期首关LP均为一期老LP,类型涵盖产业资本、国资企业、市区级引导基金等等。博世集团作为基石LP之一,预计在整只基金出资1/3左右。该基金的出资方向与博世的业务方向深度绑定,按照新闻稿口径,将聚焦在“绿色智能出行上下游、本土企业出海以 及 AI 工业应用”。
在具体探讨一家“全球头部汽车零部件Tier One”的CVC是如何做投资之前,有几个关键问题值得先一步探讨。
问题一:为什么直到2020年才搭建面向中国的市场化CVC?
作为全球产业龙头,博世早在100多年前的1909年就已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拥有近60家公司和58000名员工。2023年,博世在中国的销售额高达1390亿元。
参照各类CVC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外企在中国设立CVC始于2000年初,互联网巨头搭建CVC多在2010年前后,本土民企普遍在2020年前后,而博原资本成立于2020年。
问题二:一家数千亿体量的全球500强巨头,为什么没把这家CVC往大了做?
博原资本目前均为人民币基金,起步规模10亿元,放国内人民币市场算中规中矩,二期目标15亿元,相比前几年高举高打、激进出手的本土制造业龙头CVC,这一规模只能说稳健。
就在上个月,投中发布了“2024年行业关注度提升最快的投资机构TOP10”,博原资本位列其中。
背靠巨头、先天优越的产业定位,想必是受市场关注的重要因素。更多的,CVC在一级市场的势能越来越强,但CVC到底该怎么玩,什么是一家好CVC,整个行业仍在摸索答案。
当一家全球产业巨头在中国做了一家市场化CVC,好奇是一定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背靠巨头的CVC,底色如何,目标指向哪里,具体怎么运转?除了big name,还拿得出哪些比较优势?
01
大巨头的“小”CVC
想讨论明白一家CVC不太容易。每一家CVC的面貌都非常具体。CVC设置在体内或体外,企业出资与否、比例多高,战略位置,业务目标,决策链条,考核标准.....每一条自带不同变量,最终排列组合成一个个贴合企业的特定形状。
“全球头部汽车零部件Tier One”的市场化CVC是怎么形成?
博原资本目前有两位管理合伙人,董事长蒋红权博士,拥有20余年汽车电子产业和投资经验,目前仍在博世任职,也是博世创投的投资合伙人。CEO朱璘,更为市场熟知的身份是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科技投资“老炮”。一位身在集团内部,有资历懂规则,有一手沟通链条。另一位深谙国内市场,懂投资懂募资,二者配合形成互补。
另外,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担任博原资本的顾问。
博原的架构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透着不小的独立性。
博原资本作为集团的市场化CVC设置在体外,博世集团在GP层面占股50%,不算低,但也规避了并表的51%,打开了一些灵活空间。博世在每期基金作为基石LP出资比例约在1/3,其余部分需要博原自主募集,博原也是博世集团全球唯一对外募资的投资平台。
另一个关键点,按照合伙人说法,博原资本的投资决策,包括退出策略是完全独立的,是市场化VC的运作模式。引用蒋红权博士的原话,“博原的投委会,不需要集团事业部高管批准”。
这一机制设置至少说明:不像市面很多CVC,博原并不全然是拿来解决主业问题的工具。
一家强调独立的CVC,关键就在于“独立”和“集团意志”的边界。
在近期投中网与蒋红权博士和朱璘的一次对话中,透露了博原资本的搭建始末。
蒋红权博士在博世集团全球CVC已任职17年并担任投委会成员,清楚集团投资的模式和经验。2018年底,在思考和探讨许久之后,蒋博士将“如何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做一家CVC”的提议在集团内部提上日程。2019年,蒋博士花了近一整年时间与包括集团CEO、各个中央部门,就CVC的模式和机制问题进行反复沟通。2020年,上述机制在集团内部批准,博原资本成立。
期间,朱璘深度参与了探讨和博原资本初期的搭建,也是联创成员之一。
博原在设置上是奔着“做得长久”去的。作为一位在全球产业巨头从业投资近20年的老兵,蒋红权博士看过无数CVC案例。
在他眼中,CVC主要两类:与公司战略高度绑定,以集团利益为最大化,这种CVC普遍只具备阶段性,一旦业务重心转变或高管换届,很可能大转向、边缘化或不复存在,同样的,集团和战略被投的利益也非长久一致;另一类是“挂名”CVC,实则财投为主,没有实质的集团资源调动力。
蒋博士的逻辑是,一家CVC,前提必须是一家好VC,生命才有可能长久。有协同,有独立性,二者缺一不可。综合种种,博原资本的起步是,也只能是一家“小CVC”。
考虑到跨国巨头的机制特点和种种局限,即便起步只是一家小CVC,博原也已是难得的样本,毕竟跨国企业在国内做成CVC的案例少之又少。
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做“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呈现的新特点是技术平权,创新性在不断向上游供应链延伸和分散,头部tier 1的传统优势不可避免面临分化挑战。博世这几年在中国市场非常活跃,与产业方、地方合作不断,显然是在积极参与到变化中。在快速、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中,抓手定是越多越好,想必这也是博原存在的重要背景。
02
“独立”的CVC
背靠全球产业巨头的品牌势能和产业视角,博原在项目sourcing上很有优势。用合伙人的描述“很可能早于财投机构两三年先看到机会,牌子本身也会吸引大量项目上门合作”。
但在子弹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博原选择最大限度发挥优势。
一期基金,博原出手大概10几个项目,主要三种类型:A轮前早期投资,典型如近期的芯粤能10亿元A轮融资;有战略色彩的成长期deal,如黑芝麻C轮战略融资,芯聚能数亿元C轮融资;产业链重组带来的投资机会,典型如卡文新能源和芯联动力。
在博原合伙人看来,最有代表性的打法是第三类。逻辑在于,目前新增创业机会减少,新能源车产业链条全面跃进的时点已过,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机会在于资本和产业结合,尤其是产业快速变革之下,产业链重组拆分带来的机会。相比拿订单换TS的基础操作,这类机会护城河更高、空间更大,更适合位于产业链中心的CVC操盘。
卡文新能源是个典型案例。卡文是由福田新能源的商用车板块剥离,福田是汽车巨头之一,但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车领域正处于探索期,为了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需要引入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助攻。带着这一诉求,福田和博世一拍即合,二者决定成立合资公司。
这是一个业务多面双赢的合作。投中网获悉,在该合资公司,博原一期基金和博世创投共同参与了投资,各出资5000万元,共占股约20%之间。
另一个案例芯联动力也是类似色彩。2023年10月,上市公司中芯集成公告成立芯联动力,主要做车规级碳化硅制造和模组封装一站式方案,除了上市公司本身,芯联动力还引入了十几家新能源产业方和车企作为创始股东,博原一期基金同样是初始股东之一。
背靠集团的产能和资源优势,与诉求匹配的产业方成立合资公司,基金层面实现低估值、高占股的出手,这是产业基金标志性的高护城河玩法。
同样的,发展成熟的集团普遍需要一个更高效、更灵活的平台,作为落地和获取信息的抓手,要规避决策流程过长、反应过慢的弊端。这种时候,体外再造一个新平台的效率往往最高。
不同阶段的企业对CVC的诉求不同,按照前文所言,博原不全然是解决集团发展的工具。除了灵活抓手的角色,按合伙人的说法,博原还有一个使命——集团生态的加固。
生态是个有点“虚”的描述。具体来讲,放在更庞大、长链条的实业,“做生态”的普遍玩法就是股权投资。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合纵连横、高度不确定的当下,供应商文化普遍不够牢靠,而股权投资是巩固合作、锁定伙伴的最佳工具。
CVC是一个合适载体。这也解释了博原的设置——要集团之外,以相对独立的投资、募资构建一个股权投资为连接的网络。
前文提到,一家讲独立的CVC,关键就在于“独立”和“集团意志”的边界。博原的设立显然高度符合集团当下的发展处境,但“独立”也注定了边界是动态、非标准化的。这是所有CVC都要面对的宿命般的问题,也是CVC的复杂性所在。
博原二期基金将延续一期打法,除了汽车上下游投资,AI+工业和企业出海是重点方向,尤其企业出海,符合产业大势,也高度贴合博世全球网络的优势,这也是集团重点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