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八二三各表 谁懂金门要的和平(林保淳)
八二三炮战纪念碑。(中时资料照)
八二三砲战已65周年,但是,时隔一甲子多,当时遮天蔽地的火砲烟硝,随着时间的淡化、飘散,恐怕60岁以下的台湾人,都已经印象模糊了,而年轻的一代,更是也许连名称都没有听过,浑然不知「八二三」是怎样的一个日子。
但是,对金门人而言,自从国民政府撤退来台后,以金门作为桥头堡、最前线的战地,从古宁头战役开始,就一片肃杀,除了战地建设外,基本上都处于发展停滞的状态,1958年的「八二三砲战」,数万颗砲弹如暴雨般投下,不但投在金门这块小小的岛屿上,遍地疮痍,更投入了金门人的心里,形成久久无法磨灭的坑疤。而这一个坑疤,从后来金门著名的、以砲弹外壳制造的「金门菜刀」中,犹然依稀可以看出。
金门隶属于福建,但金门却一直承担着护卫台湾人的重责大任,为台湾人作了种种的牺牲,没有金门,台湾本岛不可能享受数十年的和平,更不可能有若何傲人的发展与建设。「八二三砲战」烽火连天,且持续了21年之久,金门人所受的苦难,当然不是在台湾安逸度日的台湾人所能想像得出来的,如果要说「和平」,也没有任何人会比曾经战乱、曾当战场的金门人更加渴盼。
台湾人是应该五体投地以感谢金门人的,但随着时间的消逝,许多人几乎忘了金门对台湾的贡献,如今金门战事消歇,转成观光景点、小三通口岸,许多台湾人兴冲冲地去金门欣赏「战地风光」、藉金门当桥梁,赴大陆观光、旅游、创业,几曾有人真正关心金门在地的发展?金厦「通水」,曾被百般刁难;金厦「大桥」,倡议不决;金厦「通电、通瓦斯」,迅即为台电所否决。甚至,2018年,居然还有人敢宣称「八二三砲战,是国共两党的战役,与民进党无关,所以不值得纪念」,台湾人希望和平,却忘失了,没有金门,和平是无望的。
现在是选举前撕拚最剧烈的时刻,被遗忘许久的金门、八二三砲战,再度被「纪念」起来,各政党也才又想起金门,所以蔡英文、侯友宜、郭台铭,都齐赴金门前线致意,而赖清德、柯文哲虽未亲自前往,也都必须面朝金门,发表谈话。
今年可以说是金门最受瞩目的一年,也是所有台湾主要政党纷纷标举出「和平」的一年。但是,在金门人眼中,恐怕是自有一片冷暖在心头的。除了那个作为民进党侧翼的基进党,敢责怪「和平宣言」是「卖台」之外,主要的几个政党的总统候选人,都题出了「和平」的诉求。但是,实际分析其话语,每个政党赋予「和平」的内涵,都不相同。
民进党虽否定今年的选举是「战争与和平的选择」,但也不得不强调「和平」的重要性。但是,他的「和平」,必须是在「有实力才能带来和平,有主权的和平也才是真正的和平」的限制下。
换句话说,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民进党是不惜一战,舍弃和平的。他所揭橥的条件,如「尊严对等进行两岸对话及合作」,其实就是根本可能与「和平」背道而驰,所以他认为必须「备战」,要军购、要倚仗美国、要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当「和平」不是最高的追求目标,而是随时可以变卦的话,岂非就是随时要准备作战了吗?这是民进党一贯的主张,不足为奇,但是,看在金门人眼里,这是他们所想要的「和平」吗?
柯文哲虽未亲身至金门,却选择了极具象征意义的忠烈祠,率领民众党全体公职,向八二三以来牺牲的烈士致敬,并主张修建「金厦大桥」,强调中央必须给予金门更多的资源以供金门发展,可以说是已经直接关切都金门人的福祉了;而降低两岸的「恶意螺旋」、凛惧战争的危机、启动两岸的对谈,饮水能思源,虽无具体的措施,但对金门人来说,相信也是能够接受并期待的。
侯友宜亲身前赴金门,当然就表示了对金门的重视,侯友宜也关注了金门人的生活,提出了「通电、通气、通桥」的「三通」主张,并承诺要将金门打造成两案经贸的枢纽,虽然也没有更具体明确的方案,也未强调两岸的「和平」将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但国民党向来就对金门远较他党来得更重视,「九二共识」已是他们的两岸政策主轴,不言已喻,相信金门人也是乐于接受的。
郭台铭是对金门及八二三着墨最多的人,前此有金门和平宣言,此次不但亲赴金门,投下重资刊登广告,更提出了「金门和平倡议」,拟以2000万美金当成金门倡议基金,而提出了8项具体计划,等于是将此当作他竞选总统的前哨战了。
郭台铭基本上是认同所谓「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的,这当然是与国民党同调,且稳妥可行的基础;不过,他的方案虽说具体,却略嫌琐碎。更重要的是,这些计划很明显是由郭台铭个人承担所有的经费,他富可敌国,其他党派,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望其项背。只是,这也不免令人怀疑,总统选举是「选贤」还是「选钱」,而如果他未能当选,是否一切都成画饼?
一个八二三砲战,一个和平议题,其实最密切相关的,就是金门;各政党如何诠释、如何规画,可以各有不同,但都必须站在金门人的立场加以考量。八二三砲战是金门最伤痛的记忆、最深重疤痕,任何的「和平」主张,如果不能获得金门人的认同,不能为金门人带来安和乐利的生活,都绝对不是金门人所想要的和平,而一旦金门不能获得「和平」,台湾也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