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北京转守为攻 紧张还在后头(苏泳霖)

图为2013年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右),会见时任美副总统的拜登。(新华社)

进入10月,美中台三方释出密集讯号:大陆连续5日派出创纪录架次军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国台办高调发文抨击外交部长吴钊燮;拜登透露和中方存在「台湾协议」;《外交事务》刊登蔡总统长篇投书形同「一封来自台湾的求救信」。国防部长邱国正证实大陆很快具备全面攻台能力,并坦承台海达到40年来最严峻时刻。诚如邱国正所言,现在的确是台海「最」严峻的时刻,但「更」紧张的还在后面。

预判现在的台海情势走向,已经完全不能只凭借两岸或红绿关系作为指标,而是要更加放在美中博弈的大架构下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大陆释出国共恢复对话的和缓讯号后,仍然坚持在台海升高军事活动的原因。

鉴于蔡政府已「铁心」,一面倒将台湾投入美国印太遏中战略,北京在台海或对台湾的任何敲打或试压,首要对象已经明确指向美方,而近期台海情势的陡然紧张,很可能就是北京对美由守转攻的「起手式」。

美中攻守地位的转换,发端于今年3月的阿拉斯加会谈,但最终以美国、澳洲、英国宣布建立AUKUS同盟作为分水岭。拜登上任之初有意在川普抗中路线基础上,进一步注入多边主义和结盟思维,因而在G7峰会、印太4国机制、美日韩同盟各层级会议中,均反复突出中国威胁、台海稳定及香港新疆议题,有意就新冠溯源议题升高对中方的政治压力。但美方很快遇到两大难题:一是美欧互信基础薄弱,德法在美中之间不选边,抗中战线出现破口;二是阿富汗撤军重创美国领导力及拜登的国内支持度。

因为民主体制的先天缺陷,美国抗中在川普任内非但没能「一鼓作气」,却经历了川普下台的「再而衰」,以及拜登上任半年后内外交困的「三而竭」,这时候北京寻求由守转攻的突破口:先迫使美方新冠溯源调查虎头蛇尾,再抢先申请加入CPTPP,又透过斡旋救回孟晚舟,而美贸易代表戴琪态度亦由硬转软。至于AUKUS的成军,有人解读为新版北约,但实质上只不过是美国战略进一步收缩的讯号,盖因AUKUS以「血统」之盟为核心,以两大洋为边界,与二战后美国全球霸权思维完全南辕北辙。

北京由守转攻的最新标志,是中共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瑞士首次向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提出,中方不接受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拜登政府上任时拟以「合作、竞争、对抗」三分法面对中国,但经过一连串交手,美方基本不再提「对抗」,而中方进一步要求美方放弃「竞争」之定性,目标就是在年底首次「习拜会」上,让美中关系回归「合作为主、管控分歧」的主轴。

拜登口中的「台湾协议」,其实就是美中之间长期存在的「台湾不独,大陆不武」的默契。随着未来北京对美由守转攻,台海势必会更紧张,但美中双方心知肚明,台海只是双方博弈的牌桌,谁都不会轻易翻桌,唯一变数在于民进党政府是否会做一个「抢戏的小丑」,因为历史的大变动,往往都由一个偶然因素挑起的。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