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大选胜了民主 两岸失了自主(翁履中)

相较于台美互动的明显痕迹,北京的态度更值得台湾花心思揣摩。(示意图/Shutterstock)

众所瞩目的中华民国总统选举结果出炉,由代表民进党的赖清德胜出,创下史上首次连续三任总统选举,都由同一政党获胜的历史纪录。不过,就在世界向台湾道贺选举再一次顺利完成的隔天,中华民国的邦交国诺鲁在北京的策动下,正式与台湾断交,而北京当局也基于在野的国民党和民众党获得6成选票,为将来继续与台湾民间互动定调,认定执政党不代表台湾主流民意。在少数政府的执政基础上,民进党必须面对来自国会更强力的监督,而过去台独色彩鲜明的赖清德,如何在中美极力控制双方不走向对抗的「冷和平」氛围中,维持台湾的自主性,不因为选边站而流失国家利益,恐怕成为新政府还没上任就要先准备好的重大挑战。

从选举结果来回顾,华府从在野整合破局之后,就已经预判到执政党连任的结果,因此在11月底就先透过学者投书,传递给执政党对未来台海局势的建议。拜登团队了解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必须降温,而中美继续保持沟通的关键,就是在台湾问题上,绝对不能让北京认为美国向台独开绿灯。因此,拜登总统在台湾大选结果出炉之后,第一时间亲口说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目的就是向北京传达美国尊重中国的立场。事实上,去年11月在旧金山的拜习会,中方就已表示希望拜登能亲口承诺,不过,当时台湾的选举结果未定,而拜登也不希望让共和党认为自己向中方低头,所以仅由国安顾问苏利文等人之口,表达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态度。

美方选后的反应,显然是中美双方在选前针对台湾问题沟通的共识,从当选的那一刻到5月就职的四个月内,北京观察的指标,将会是美国究竟有没有在台湾的问题上,做到合乎中美需求的控管。而白宫在选后第二天就派遣特使团前往台湾,表面上是祝贺台湾顺利完成民主选举,但其实目的是向台湾传递清楚的讯号,告知赖清德政府不能比中华民国台湾路线更激进。从胜选当晚的当选感言清楚听到,赖清德表示他会依据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来处理两岸关系,由此可以推论民进党政府已经接收到了美方清晰的建议。然而,在选战过程中,对于中华民国宪法有所疑虑的赖清德,虽然短期之内愿意配合美国,但这样的约束力,对于以台湾独立为信仰的赖清德而言,是否能够持续忍受限制,将是未来美方观察的重点。

相较于台美互动的明显痕迹,北京的态度更值得台湾花心思揣摩。尽管许多外媒解读赖清德的当选,是北京的挫败,可是这样的解读过分简化了中美的竞合关系,因为不论任何人当选,北京面对台湾问题都早有规划。民进党继续执政,北京在「听其言、观其行」的同时,也必然会对台湾采取相对强硬的行动。一方面,向民进党政府传递反台独警告,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对内,向中国大陆的民众给交代。当全世界都聚焦在选后北京的反应,中方没有理由贸然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让自己被贴上负面标签,不过,也正因为全世界都在关注,所以北京当局对台湾采取的行动,将会以「让台湾有感,但不波及其他国家」为原则。这样的做法,同时也会让其他与中国仍有经贸互动的民主国家,谨慎思考支持台湾的成本。短期内,在外交,经济等问题上,北京会对台湾施加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策动邦交国与台湾断交,以及针对仅限于两岸之间的贸易往来加诸更多的限制。

北京所采取的策略,可能进一步分化台湾社会,因为居多数的非执政党选民,对政府无力缓和两岸关系将产生怨怼,指责的对象恐怕除了执政党之外,也有不少会把矛头指向造成蓝白分裂的政治人物。而选后的台美关系,在拜登政府的控制之下,会维持风险控管的基调,虽然短期内不至于发生战争,但真正的挑战最快在今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之后就会出现。倘若白宫易主,执政的民进党在中美之间,如果持续采取单押美国的策略,就很可能会面临到美国新政府跟拜登不同调的风险。

两岸进入后蔡英文时代,中华民国台湾的论述,北京还愿不愿意接受?而美方如果不愿意让美中关系出现变数,恐怕对赖清德政府的建议只会更多。因为选举,让台湾人民自豪于台湾拥有民主,但政治领袖如果在两岸事务上只能完全依赖盟友指点,失去了自主,试问,民主胜利究竟为台湾赢得了什么?

(作者为美国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