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美国恐红与台湾绿色恐怖的认知错误(施威全)
席尼墨菲在《奥本海默》饰演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图/UIP提供)
电影《奥本海默》里「原子弹之父」被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拷问,经历了长达4周的秘密听证会,这是真实历史的呈现,60年后,美国能源部公布了长达19卷1084页的听证会纪录,字里行间太多刻意对奥本海默的人格羞辱,核心主题是:因为奥本海默是共产党外围组织的成员、参与过共党活动、家人和亲友是共党成员,所以他对美国的忠诚有问题。当年听证会决议撤销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从此他无法执掌政府部门研究工作,但68年后美国官方回复他的名誉,认为当年听证会程序不公、不完备,并确认奥本海默对国家的忠诚与爱。
奥本海默的经历是美国「红色恐慌」的经典范例,40、50年代美国社会与政坛的反左派风潮打击社会主义者和同路人。耙梳奥本海默听证会纪录,许多指控与今日台湾舆论抹红的文字相似,例如日前立委王定宇高喊「中共统战新战术」,认为「海峡乡建乡创奖」颁奖给13家台湾建筑设计、地方创生团队,是渗透性伤害、控制台湾基层;民间也有声音高喊慎防统战,细细分析该活动的由来、组织者,「抓到」背后的指导单位就是中共福建省委,甚至「揭露」台湾的「协力者」,呼吁必须修法惩罚。
民间团体的揭露有两个重点:两岸交流活动背后有中共官方,中共渗透台湾已无所不在。这些都是废话,重点在如何解读交流的事实。两岸交流层面本就广,台湾经济活动与大陆相依存深,陆客来台多时,台湾四处可见其踪迹,农民种茶叶、文心兰也是经济交流;交流活动常涉及公权力,背后都有两岸官方的影子。民间团体的指控正是68年前奥本海默被指控的逻辑,一方面进行思想审查,同时认为国家有责任清查被指控者的人际网络。
〈奥本海默〉在台叫座叫好,台湾觉青的影评怒批美国的白色恐怖侵犯思想自由,那也应气愤王定宇的红帽子,让那些被指控的台湾文化艺术工作者头上有阴霾盘徊。
美国的恐红、台湾的绿色恐怖犯了认知错误,第一,追索协力者、同路人时,只用政治看待人际网路,抛出血滴子的猎杀者没看到人与人的真实互动。社会关系必须细致对待,人与人的相处很复杂。以奥本海默为例,个人的名望企图心与情欲主宰了他的生命史,不是意识形态,他是共党前沿团体的成员、是同路人,但他更效忠自己的政治前途,不听从任何左翼组织的要求与训令。
第二,把共产党看成一部严谨的机器,没看到其中的主要构成是人,包含了懈怠、形式主义、个人利益与个人认知,这也是台湾高喊认知作战者常犯的错误,把对岸对台统战看成铁板一块。两岸地方营造的交流背后是福建省委又如何?别以为主办单位尽是忠贞的党员,实情是中共的形式主义总让其目标成效大打折,执行者的个人利益、兴趣,也是台湾参与者可以钻透、使用的利基。
冷战学者斯巴得拉蒂(Sbaredllati)与萧尔(Shaw)研究美国联邦调查局如何把演员卓别林(Chaplin)描绘成阴谋反叛者时就指出,政府当局利用了本土主义、爱国情绪营造恐惧,把卓别林塑造成巨大文化阴谋的一环。都市社会学者哥萨姆(K. Gotham)研究美国联邦调查局如何编造共党的邪恶形象时,也指出让美国人民恐惧的煽动者,在制造害怕的同时让人民追随他的领导,在煽动的过程获益。
这不就是台湾黑熊学院等人的手段?常常发出警语说他们掌握了多少中共协力者,号称知道很多网红与中共资金有关,事实若如此,若有真凭实据,为何从不敢指名道姓?怕被告?那表示黑熊学院没有道德勇气。今日高喊「爱台湾」的恐惧制造者,自身如此胆怯,还要别人跟着他们胆怯,不接触、不交流。
(作者为东吴大学全球华商研究中心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