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美台军售受到国际情势掣肘(苏泳霖)

美国对台军售受到国际情势掣肘,首当其冲是受俄乌及中东两场战事的影响。(示意图/军闻社)

第23届美台国防工业会议在美国费城举行,国防部副部长徐衍璞在公开发言与受访时呼吁美方主动洽询盟邦,让无法如期交运给台湾的武器由盟邦提供类同装备,并表示美方军备延宕交付的主因是供应链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台军售无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供应链被疫情拖慢只是借口,国际情势因素的掣肘才是真正源头。

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近期发表报告指出,美国积欠台湾价值约205.3亿美元(约新台币6570亿元)的军售。巧合的是,台湾明年度的国防部预算,加计特别预算、特种基金后达到6470亿元,约等于目前美国拖欠台湾的军备总额。换言之,有相当于台湾近一整年国防预算的军售未到付。若赖政府把200多亿美元拿来做1年期的美元定存,以现在1年定存3.2%的利率水准,1年至少能赚到210亿新台币,实在令人感到可惜。

美国对台军售受到国际情势掣肘,首当其冲是受俄乌及中东两场战事的影响。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乌克兰成为过去5年欧洲最大、世界第4的武器进口国。俄乌战争导致去年欧洲军费开支总额增加16%,达到5880亿美元;美国军费支出增加2.3%,至9160亿美元;北约军费开支总额达到1.3兆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5成。

美国国务院8月13日又宣布,已批准向以色列出售价值200亿美元的武器,预计最早的交付时间是2026年,首批战斗机的交付时间是2029年。

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处于「现在进行式」的俄乌、中东战争很明显是「又重又急」,纵使美台关系坚若磐石,但无论是美国还是其他盟友,即便以全部马力开动军事供应链,生产出来的武器必然会优先送往乌克兰和以色列,延迟交付给台湾必然是定局。

更何况,即便是美国最新一批对以色列的军售,也要有2到5年的交付期,那么对台军售的交货究竟会延期到多久,民进党政府和国军心里应该有数。因此,徐衍璞在美台国防工业会议上的表态,已经算是委婉地向美方表达关切,然而这种呼吁究竟有几分效果,还要打个问号。

除了俄乌、中东战争以外,美中关系因素也不容忽视。今年5、7和9月,北京连续3次发布对美制裁清单,涵盖27间美方军工企业和15名高管,截至目前,北京对外国军工企业的制裁还只限于美国。而徐衍璞此次希望美方让其他盟友协助提供武器,在北京的制裁威吓与其他政治、经贸工具的影响下,究竟有多少国家或企业愿意响应,相当令人存疑。

此外,出席本届美台国防工业会议的台湾朝野3党代表大多非国防专业背景,是否也是美方顾虑对中关系后做出的安排?若联想到近期美中军事对话快速恢复的现况,也不无可能。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