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气变会 愈开愈焦虑(魏国彦)
赖清德总统主持「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会议。(总统府提供)
8日首场「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以下简称气变会)登场,闭门会议的讨论内容讳莫如深,引起民间反核、拥核热战。坊间普遍认为,此次会议只是赖总统的起手式,预为铺陈,为赖总统能源转型试水温,为掩护核能复兴找下台阶。
为了因应全球气候变迁,政府的主责单位一再变化,最初1992年在行政院正式成立「行政院对外工作会报全球变迁工作小组」,到了1994年扩编为「全球环境变迁政策指导小组」,下面分了6个工作组,与其说是为了提出气候治理对策,其实是为了因应国际法规,包括如何面对《蒙特娄议定书》(减少氟氯碳化物的排放)、《巴赛尔公约」》(禁止有毒废弃物跨国运送」、《气候变化纲要公约》(要求各国承诺减碳时程)、《华盛顿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21世纪纲领》(后来演进成永续发展17项目标)。行政院最担心的是上述各项国际公约会对台湾造成出口壁垒与经济冲击;当时很清楚地认知温室气体减排是个能源问题,责成经济部的「能源委员会」主政,而环保署只是负责温室气体盘点与末端排放的管制。
环保署在2008年成立「温室气体减量办公室」,2017年并入「环境卫生及毒物管理处」,俟后又在2021年拉出来成立「气候变迁办公室」,2023年8月环保署改制为环境部后,正式成为「气候变迁署」。
行政院组织改造的目的,就是要事权更清楚,责任更明确,但是,自新政府5月下旬上任以来,又成立了各种委员会。阁揆卓荣泰成立并亲自领军「经济发展委员会」,侵夺国发会的法定职权责,因为国发会就是由原来行政院的「经济发展委员会」与「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合并成立的。
赖清德总统也不遑多让,在总统府下成立了「国家气候变迁对策委员会」等3个委员会,亲任召集人。其中气变会的主题是能源转型,聘请「民间人士」童子贤为副召集人。6月下旬以来,童董事长建议核电厂延役,鼓吹「核绿并存」,未来绿能与核能各占发电量的3成,从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有利2050净零排放。考察中外,最高领导人经常要在原来的组织架构上叠床架屋以完成雄图大业,早有清朝皇帝成立军机处,近有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成立了7个「领导小组」,皆亲任组长或主席,全覆盖地侵夺了国务院总理的角色与权力。赖总统只成立了3个委员会,亲任召集人,还需力争上游!
从6月下旬宣布成立气变会以来,最吸引媒体注意与广泛报导的是副召集人童子贤的多次议论,发言内容被视作风向球,考验经济部长郭智辉、环境部长彭启明、国发会主委刘镜清等部会首长如何听风辨位,见风使舵。而相关首长的发言模棱两可、语带保留,吞吞吐吐、前后矛盾,反核或返核前景未明,国人在字里行间找弦外之音,产业界的焦虑愈来愈高。
对于气候变迁,30年来,政府组织改造一再转移箭靶,主责单位位阶高低跳动,事权时拢时散,立委与监委不知找谁课责。近日的发展,则是用散发焦虑的方式来处理焦虑,用理性讨论的假象制造浑沌。
结论:改组用来甩锅,治理变成呼拢,开会只为拖延。
(作者为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