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不要!當年邁父母進入「叛逆期」,子女該何解?
不想过度依赖子女,却又期待情感上的支持,在两种矛盾心情中不断挣扎。 图/freepik
满嘴抱怨,正处于叛逆期的年迈父母
「不想过度依赖子女,却又期待情感上的支持,在两种矛盾心情中不断挣扎。」
未被消化的不满情绪
「若说我有什么愿望,那就是趁我意识还清醒的时候,不让子女受任何的苦。如果晚上入睡,隔天一早没有醒来,将会是我得到的最大祝福……这是我最后的愿望。」
在我生下孩子、为人父母后,甚至到迈入中年之前,都认为这句话不过是随口说出的场面话。直到现在,才明白这句话是真心诚意的期盼。
在网路新闻上,偶尔会看到一些父母拒绝何延续性命的治疗。这些父母不是被动接受死亡,而是选择迎接死亡,这是他们渴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各种其他可能、充满哲学性的思维。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变得如此勇敢?
从一篇采访七十岁时尚Youtuber「米兰奶奶(Milanonna)」张明淑的报导(ChosunBiz)中,或许能看出其中的线索。张明淑是许多人心中温暖的精神领袖,她曾说过:「活到这把年纪,人生其实也没什么。」、「人生不会如你渴望的一帆风顺,只能见招拆招,随机应变。」、「如果那天即将到来,那就来吧!我早已做好离开的准备。」
抱持着这种信念的人,自然无惧死亡。但并非所有老人都做了同样的选择。衰老通常会伴随身体行动上的不便,身体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无形中也造成了老人的压力。
即便如此,老人也不可能放心依赖子女,因为他们不想成为子女生活上的累赘。最终,自责的情绪越发强烈,而这些未被扑灭的愤怒火苗,便朝子女们蔓延。
步入老年,随之而来的叛逆期
「怎么这么晚来?不能早点出门吗?电话也不接,害我担心。」「没事啦。」
「哪里没事?为什么迟到了?」
「喔,不要再问了啦。就玩了一下才出门,可以了吧?」
从以上的对话,能判断两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吗?这样的内容经常出现在父母和叛逆期子女的对话中。那么,接下来对话的双方又是什么关系呢?
「我不想吃。」
「为什么?是您说没胃口,我才特地做的耶。」「不要,我什么时候说过想吃那种东西?」
「您多少吃一点嘛?」
「唉唷,不要烦我了。」
这是担心年迈父母的子女与父母的对话。删除这段对话中的敬语,重新读一遍,各位也许会以为是青春期子女和父母的对话。
有时我会在咨商室中遇到这样的父母,他们的举动就如同青春期子女经常表现出的反抗行为,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或是像孩子般闹着想给自己多拿一点东西,既直接且毫不掩饰。又或是搭地铁、公车的时候,完全不顾大排长龙的队伍,直接插队。如果有人抗议,可能会发更大的脾气,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懂得敬老尊贤。
为什么孩子会没来由地发火、大吼大叫?我常对家属这么说:「如果你曾试着想了解他们,但却怎么努力都理解不了,不妨借助科学的力量。」当父母们说无法理解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忍不住大喊:「子女难养。」此时,我会建议他们站在脑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孩子。
《我们是血脉相连的陌生人》。 图/悦知文化
本文摘自《我们是血脉相连的陌生人》,2023/04/24 悦知文化出版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