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信号?人口第一省疯铁饭碗后,又大幅扩招了

文丨西部君

这几年,“砸铁饭碗”的话题很热。

最近的例子是户籍人口第一省河南,“砸”的力度看起来很大。一组数据很是吸引人: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就在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河南公布的2024年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信息显示:

没有对比,可能看不出玄机。

2023年河南全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信息的数据是:

对比之后的结果让人震惊:

河南2024年全省事业单位招聘总人数较2023年猛增了55%。

其中,省直事业单位增幅为46.6%,地方事业单位增幅更是达56.5%。

前脚说缩减,后脚又大幅扩招?真相到底是什么?“铁饭碗”真的不“铁”了吗?

01

缩编不等于减人

事业单位改革,是这些年很多地方的共同行动。

之前引发关注度较高的就是山西、湖南等省实施的人口小县试点改革。

以山西省为例,娄烦县的改革力度最大,事业编制锐减88.6%;浮山、河曲也减少了一半以上的事业编制,事业单位的数量更是减少超过3/4。

这次河南力度当然也很大。

以省直层面为例,除学校、医院外,事业单位精简60.7%,撤销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事业单位以及“空壳单位”137个,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

但是,这里面有很多其他的细节要注意。

一,裁撤的“空壳单位”多达137个,也即意味着这些机构之前就是仅仅占据了编制名额而已,并没有实际的在岗人员。

所以,改革直接带来的人员精简,应该远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高。

二,事业单位数量精简高达60%,也同样不意味着人数的大幅减少,因为很多不过是机构合并了。

更重要的是,这次河南的方案中,还有一个不应该忽视的关键信息——“瘦身”的同时还要“健体”——一些单位的编制减少了,但还有一些单位要增加。

方案确定了一个原则:改革后收回的事业编制和机构限额,由市、县本级统筹使用,鼓励“减上补下、减县补乡”。

很明显,多数缩减的编制并不等于是直接“消失”了,而是腾挪到其他地方。

比如:将省直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下沉县(市、区)5638名,为省科学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核定编制3300余名,根据需要加强了教育、医疗卫生、文物保护等相关事业单位工作力量。

据此也就可以理解,缩编并不等于减人。说的更通俗点,已经拿到的“铁饭碗”,基本不用担心会被砸掉。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多地轰轰烈烈的机构改革,从数字看是各种“惊心动魄”,但却很少听到“裁员”消息的“秘密”所在。

02

公务员扩招仍是主流

那是不是等于改了个寂寞?

倒也不能这么说。因为改革对编制总量进行了重新核定,意味着一些超编情况的确要受到影响。

河南方面就明确表示,对超出核定编制数额的在编人员,核定同性质、同待遇的编制作为临时过渡,根据减员情况按照“退3收2进1”的办法逐步收回。

也就是说,在控制编制数量的前提下,退休3人才能重新招进1人。如此实现过渡,将超编人员通过“自然”的方式慢慢消化。

这对端着“铁饭碗”的人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坏消息——“铁饭碗”的变化至少不会那么快。但同时也意味着,财政供养负担的下降需要一个过程,而不会立竿见影。

很多人将机构改革对机构和编制的“精简”,与当下地方的财政压力联系在一起,从长远看,这当然是成立的。

毕竟,即便抛开当下的大环境看,仅从政府部门劳动者报酬占财政支出的占比看,可以“缩减”的空间,确实是不低。

以下一组数据可以参考:

但是,也不必高估这两者的相关性,更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财政对人员的供养负担就会大规模降低。

要知道,很多的机构和编制缩减,还是发生在一些人口流出特别严重,或者是人口总量非常小的地方。换言之,它更多对应的是人口变化的基本面。

上观新闻在去年做过一个调查,以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率排名前十的省份为例,根据《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22》选出每个省份户籍人口最多的县级行政单位,再根据历年公务员职位表,统计了近三年来这些人口大县计划的行政编制数量(包含机关单位、参公单位)。

结果显示,面对债务压力,只有天津蓟州减少了公务员的招收规模,而更多的大县甚至还扩大了招收计划。

比如,2023年,吉林榆树、辽宁海城和海南文昌的行政编制相比两年前都几乎翻了一番。

重庆合川则是从10个编制增长到50个编制,增长4倍。

这其实与近几年公务员整体扩招的趋势是吻合的。

比如,河南省公务员招录连续三年扩招,2024年招9900人。

2023年,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等多个省份的公务员招录人数涨幅超过50%。

2021~2024年,国考招录人数复合增速达15.5%,2024年计划招录3.96万人、同增6.7%。

不可否认,这背后有着多重现实原因。

一是,回应现实的就业压力。这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二是,“退休潮”到来,需要更多人补缺。

公开报道称,从2022年开始至未来10年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6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

数据显示,不少省份的退休人数体量已达“百万级”。

北京、江西、内蒙古等地都在300万人以上,广东超700万人,浙江更是高达915万人。

03

连锁反应来了

可以看出,单纯从财政“过紧日子”的角度,精简机构和缩减编制带来的实际减负效果,至少短期内看,并没有想象中的明显。

那么到底如何应对呢?

毕竟,一端是养老金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刚性支出越来越高,一端是包括土地收益下降等带来的财政开源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其实,两难之下,一些更具象征性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出现。

最近重庆等地闹得沸沸扬扬的燃气表异常问题引发高度关注。但就在这个谜团还待解时,一个更大的真相却让更多人坐不住了:

水电气涨价潮来了。

从公开信息看,目前多地已公开宣布水电气涨价。

要涨的还不止水电气。

有媒体之前做过一个统计,在公布数据的111个地级市中,2021年有80个城市罚没收入呈上升态势,占比超过72%。

还有一些则不得不面临“缩减”。

最近,很多人发现,过去说好的一些补贴越来越难兑现了。

比如:

这还可以联系过去几年,多地传出的公交车停运、基建叫停等一系列现象。

不得不说,大变局之下,变化确实在真实的发生——几乎影响所有人,所有地方。

但相对来说,“铁饭碗”受到的影响,其实还远没有那么大——至少目前是。

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是,2024年国考报名总人数超291万人,首次突破29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