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调味品专题!

酸甜苦辣咸,忠爱哪一味?

今年国庆,海天算是体会到了什么是“人在家中坐,热搜天上来”。

海天的“双标”事件算是把每个家庭都司空见惯的调味品,以打着“聚光灯”的方式推到了大众面前。

开店邦无意去辩论其中的或对或错,我们只希望抛开舆论,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调味品这个行业以及它背后的商业逻辑。

为了让大家对调味品行业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开店邦(www.kaidianbang.com)在11月会开始调味品专题的相关报道了。

如果您对专题感兴趣,欢迎与我们联系。

在专题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是调味品?

简单来说,调味品就是让饭菜变得更好看、更可口的“工具”。

比如,你觉得水煮青菜太淡了,你就会往锅里加适量的盐。

比如,你觉得清水煮肉片不好看,也不好吃,你就会往锅里加辣椒、酱油、食用油、味精……让这道菜变得好看、好吃,让人有食欲。

比如,有一天你心情不好,想吃点甜的,你就会往菜里加适量的糖,让自己吃得开心。

像盐、辣椒、酱油、食用油、味精、糖……都是家庭里比较常用的调味品。

在这个基础上,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鸡精、中式调味料、西式调味料等更为复杂的调味料。如果要用专业一点的名词去称呼它们,那就是“复合调味品”。

现代的复合调味品是近现代工业化的产物,但在这之前,并不意味着复合调味品不存在。

如果要追溯,我们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

北魏末年,有一位杰出的农学家,叫贾思勰。他写了一本书,叫《齐民要术》。

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复合调味品“八和齑”的成分,包括蒜、姜、橘、白梅、盐、酱等基础调味品。

只是当时并没有“复合调味品”这一概念。

直到1500年之后,天津调味品研究所开发出了一套称为“八菜一汤”的中式菜肴复合调味品,“复合调味品”这一概念才在市场中出现。

调味品行业成长到现在,也经历了几个发展点:

20世纪90年代,由于各种新出台的政策助推,以及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彼时,我国在复合调味品技术上实现酵母抽提物、肉类抽提物的国产化,为复合调味品提供原科选择空间。

也正是这个阶段,国际复合调味品公司(龟甲万、味好美、雀巢/太太乐等)先后进入中国,不仅带来先进的管理方式,还带来全新的营销思路,引领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大步向前迈进。

2007年,我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调味品分类》,促进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同年,我国复合调味料的增长率高达20%,并且是所有调味品中增长最迅速的一类。

与此同时,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本土调味品知名企业,如佛山海天调味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广东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山西水塔公司(2009年成立)等。

2017年复合调味品产业产量达49.5万吨,同比增长14.9%,在调味品17个行业列第二位增速仅次于蚝油。

2018年,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91亿元。

2020年,受疫情影响,居家烹饪需求激增,复合调味品在消费端渗透度加速,市场规模达1488亿元。

2021年,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1658亿元。

结语: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传统酱醋渗透率达到了99%,味精渗透率达到了78%,鸡精渗透率达到了64%。

面对日益成熟的调味品市场,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将不再局限于产品差异化、价格差异化,而是企业运营中各个维度的竞争。

只有在各个维度上都做得优于同行,才能成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