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服务三农的“中国好人”
□郑名村 本报记者 王彦
近日,友谊县北方甄选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立,荣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
“我是农民,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推动家乡农业现代化、带动父老乡亲实现科技致富,是我的理想和使命,于我来说也是最幸福的事儿。”郑立说。
2003年,友谊农场第四管理区农业服务公司改制,14名员工面临即将下岗的困境。身为教师的郑立不断鼓励在该公司工作的爱人:“要积极适应变化,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之余,她都会陪着爱人下地,和公司同事一道种白萝卜、打预制板,增加产出。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郑老师”。
农业服务公司改制后准备开发种子肥料销售业务,需要会技术、懂销售的人才。郑立毅然离开教师岗位,投身农业服务事业。
她很快建立起供大家交流种植经验、学习新技术、分享市场信息的农业技术服务群,短时间内就吸引了近千名农户和农业技术人员加入。
为了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郑立亲自下到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创新性地举办了多场现场观摩会。她精心挑选了种植技术先进、管理得当的“标杆田”作为示范点,同时也不避讳地展示了一些种植效果不佳的田地作为反面教材。
在郑立的努力下,农业服务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不仅保住了员工们的工作,更为传播科学种植理念、推广科学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很多农民靠天吃饭,存在省钱心理,反而影响了收成。”郑立说。她不断探索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带领合作社社员开展田间实验。
为了更精准地把握水稻的生长规律,郑立带领合作社成员深入了解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农民的传统种植习惯,并搭建起简易的实验棚,观察、记录水稻生长过程中稻苗、杂草的样本和病虫害情况。同时,她还沟通农学院专家,精心策划了一套涵盖优质种子选育、科学配比肥料施用、环保高效农药防控和无人机航化作业技术的“水稻全程科技一体化方案”。
2019年春天,郑立与80位种植者签订协议,并派出技术员全年服务农户,出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秋收后,80位种植者产出粮食品质与产量均超出了各自的预期。郑立也兑现承诺,自掏腰包拿出80万元,给种植者落实“2分钱爱农补助”,让每户增收近万元。
2020年至2022年,有更多农户主动与公司签约,使用一体化方案。郑立又拿出了120万元继续开展“2分钱爱农补助”。
20多年来,郑立经营农资时常做“赔本”买卖,“挣钱不揣兜、回报给乡亲”的事儿,做得不少,乐此不疲。大水大旱等特殊情况会使农户卖粮受到影响,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为此,郑立多方筹借资金为农户垫还,让他们安心过年。
2023年,建地乡基于自身良好的土地条件和完善的水利设施,积极响应国家种植大豆的号召,组织农户将水田改造成旱田。但很多农户早已订购了水稻种子和配套的药品、设施,短时间内无法顺利改种黄豆。
郑立得知情况后,走访了多个村庄,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改种旱田面临的困难以及对水稻种子的处理意愿。深思熟虑后,她决定原价召回已售种子。最终,她联系了多家粮食加工企业和电商平台,将水稻种子转为商品粮销售,2000公顷地的水稻种子共损失了几十万元。
“亏损我可以慢慢补回来,但农户不能。相信通过推行大豆种植,农户能有更好的发展。”郑立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