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 中国载人飞船“快返”回家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左至右)安全顺利出舱(拼版照片)

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从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到返回地面,全程仅用9个多小时,中国载人飞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回家”。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设计师、神舟十三号回收试验队技术负责人彭华康介绍,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后,不仅航天员回程提速,整体舒适度也进一步提高。快速返回模式,主要依靠减少飞船在轨绕地飞行圈数来实现。载人飞船撤离空间站后,需绕地飞行数圈后,择机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的是11圈返回模式,绕地飞行一圈约需1.5小时。”彭华康介绍,神舟十三号任务在保持主要项目不减少的基础上,对返回过程中的部分飞行事件进行压缩和合理裁剪,将以前需要在绕地飞行11圈内完成的飞行事件压缩到5圈完成。

返回时间的缩短,对着陆场系统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说:“针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5圈快速返回模式,东风着陆场反复推演不同情况下的搜救力量行动方案,做到正常情况有方案、异常情况有预案、极端情况有对策。”

据了解,我国今后的载人飞行任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将成为常态。

搜救回收任务有三大新变化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16日平安返回地面。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航天员系统了解到,针对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这次搜救回收任务有三大新变化。

航天员出舱方式新

与以往不同的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每出舱一名便被送入医监医保载体,尽可能缩短航天员出舱后在野外环境暴露的时间。

“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身体会发生骨质流失、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变化,给返回后的医学监督和医学保障任务带来极大挑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吴斌说。

医监医保模式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卞韩城介绍,东风着陆场新研发了航天员专用座椅、航天员医监医保车、航天员医监医保帐篷,形成首选医监医保车、备选充气帐篷、保底使用医监医保直升机的航天员医监医保保障新模式,为航天员度过着陆初期地面重力再适应这一关键时段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为航天员后续身体恢复打好基础。

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任务首次启用第二代医监医保车,车内设施配备齐全,装有温度控制系统等。航天员乘升降梯进入车内,不再由搜救人员抬送。

返回时节应对新

这是东风着陆场第二次执行搜救回收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在春季返回。针对额济纳旗春季多风沙气候特点,着陆场系统事先开展搜救战法推演,准备大风和沙尘环境救援保护措施。

卞韩城介绍,这次任务,东风着陆场组建了1支直升机分队、1支固定翼飞机分队、1支地面分队共3支专业搜救力量,组建了1支着陆场外围封控分队、1支机动搜救分队、1支搜救预备队,协同完成搜救任务。此外,着陆区周边旗、县政府还组织了数十个民兵分队,为专业搜救力量提供支援。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