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腾冲文保 | 腾冲文庙

前言

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与文化的传承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近期,腾冲文旅推出专题——“手机里的腾冲文保”,旨在通过现代科技的力量,打破传统观展的地域与时间限制,让文物的保护与传承融入日常生活,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腾冲文庙

腾冲文庙199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腾冲文庙,亦称学宫、黉学,位于县城中心文星楼东南侧,依地形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24137平方米,是按照传统文庙规制建设的大型建筑群。文庙始建于明成化16年(1480),于成化二十一年建成,原建于城内西北隅,明嘉靖3年(1524)迁至腾冲军民指挥使旧署,清康熙44年(1705),腾越知州唐翰弼、学正段铨璋移建于今址。此后历朝皆有修葺扩建,最终将其扩建成范围大、规格高的地方文教设施。

文庙依山东孔庙规制设置,纵深260米的中轴线上现存建筑从北至南有泮池、泮桥、名宦祠、乡贤祠、大成门、东西两庑、大成殿、启圣宫,另附有大门、明伦堂和训导廨。泮池以火山石砌筑,半圆形;泮桥建于泮池正中,以火山石砌筑为三孔石拱桥,两侧设石护栏。

大成门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结构;大成门前左右两厢为名宦祠、乡贤祠,均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大成门前原有棂星门,未恢复,现以照壁式门洞充当。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庑廊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布列孔门弟子及历代诸儒学牌位。

训导廨和明伦堂位于西庑后墙西侧,自成一个院落,均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前、后设廊大门为照壁式(二叠),拱券式门洞。主建筑大成殿举架高大,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面阔5间、20.3米,进深3间、12.65米,檐下悬清宣统正书“中和位育”匾,为腾冲迄今发现的唯一有清宣统年号的匾额。

启圣宫为阁楼式建筑,重檐硬山顶穿斗式结构。在云南地方文庙建筑中,腾冲文庙的大成殿和启圣宫是唯一一座不设斗拱的重檐殿堂建筑,十分少见。文庙,又称孔子庙或孔庙,是专门祀奉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庙堂。自西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孟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至唐代开元间,唐玄宗下诏“各州县皆立孔庙”,并封孔子为“文宣王”。之后,孔子庙遍布全国,又称之为“文宣王庙”或简称“文庙”。自唐代开始至清代,又规定把学校与孔庙建在一起,文庙遂成为“庙学合一”场所。文庙中的“明伦堂”即为学校的讲堂,“学正署(廨)、训导署(廨)”则是负责管理、教授学生的学官衙门。

腾冲文庙是怒江以西唯一的文庙,虽经兵燹(xiǎn),但主建筑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是保山境内整体保存较完好的学宫,是研究和了解地方文化教育发展史以及中原文化在祖国西南边陲传播的重要物证,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

△文庙远景

△文庙总平面图、屋顶平面图(引自杨大禹《儒教圣殿 云南文庙建筑研究》)

△名宦祠

△乡贤祠

△东庑廊

△西庑廊

△大成殿

△“中和位育”匾

△大成殿前檐廊“礼”字壁书

△启圣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