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台湾太空种子 7月重返地球
日本太空人野口聪一为罗勒补充营养液。(国家太空中心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太空中培育的罗勒,到第15天已长得亭亭玉立。(国家太空中心提供)
科幻电影《绝地救援》男主角麦特戴蒙受困火星等待救援,利用火星土壤在居住舱种植马铃薯维生,剧情虽然纯属虚构,但筛选适合移植外太空物种,已成各国科学家研究焦点。我国首次参与日本主导的AHiS计划,送到太空旅行的4种植物种子,预定7月重返地球。
AHiS(亚洲种子计划)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推动的太空教育计划,协助各国学生与科学家,把植物种子送到国际太空站Kibo(中译希望)实验舱,进行生物学研究与实验。国研院太空中心携手中兴大学与农委会,共同合作筛选,把象征台湾的姬蝴蝶兰与台湾藜,连同番椒与向日葵种子送到Kibo实验仓,进行太空环境实验。
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太空中心正工程师杨善国表示,种子处于低压和微重力环境,受太空辐射与宇宙射线影响,是否变得更强壮或衰弱,可能随物种不同而有差异。各国筛选种子时,除考量国家特有象征意义,粮食作物也是重要考量。
8国17种种子于去年12月7日运抵国际太空站,在Kibo实验仓「寄宿」2个多月后,日籍太空人野口聪一取出日本的甜罗勒与马来西亚的圣罗勒种子,展开为期1个月的栽种实验,每天记录生长进度,3月18日实验期满再把植株冷冻保存。所有种子将于7月随同「太空罗勒」一起送回地球。
为迎接台湾首批太空种子,国研院太空中心将公开征选高中学生协助种植,并观察记录太空种子生长情形,再对照普通种子生长实录。日本也赠送7000颗普通甜罗勒种子,请我国国中小学生协助栽种,搜集更多实验数据跟太空罗勒比对分析,筛选适合太空移民的候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