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兩大困境 金管會提解方
两大寿险业困境可望有解。金管会主委彭金隆表示,已指示保险局近期内提出两项新措施,一是最快八月底前提出外汇价格变动准备金的松绑方案,另外则是对寿险业二○二六年适用新一代清偿能力制度(TW─ICS)的完整方案,会根据台湾市场的特性,在今年底前提出第四波在地化调适方案,让保险公司顺利平稳接轨,持续强化资本。
此外,在实支实付险改制后,许多民众忧心市场上买不到好的实支险保单,彭金隆指出,健康险并非只有实支险可选择,也可从日额型、定额给付型来补给保险给付,其中定额给付最典型的就是癌症保单,日额型则是只要有住院事实就会给付,另外还有不少重大疾病险,都可给予定额给付的理赔。
针对外价准备金松绑方向,金管会应会同意包括不动产增值利益准备金、重大事故收回准备金、营业损失准备金、公司自愿强化提存准备金、长年期保费不足准备金等原本位列「负债」项下的科目作为财源。至于寿险公会最后建议再增列的「特别盈余公积」可能有会计准则的顾虑,彭金隆指出,因为该科目位列「权益」科目,而非负债科目,必须咨询会计界的意见。
彭金隆说,在现行会计制度之下,寿险业很多汇兑利益可能只是「纸上富贵」,但同样的,即使寿险业因为台币汇率升值而亏损,「真的是实际亏损吗?」他表示,这些都是会计评价上的未实现损益变化,但会影响当期会计损益表现,让寿险业者不得不用避险利得来抵充未实现损失,等于是用「已实现损益」来避「未实现损益」。当去年台币汇率在年底又回到原点,寿险业者避险的努力功效有限,却花了很多无谓的避险成本。
彭金隆指出,外价准备金改制的方向就是让寿险业者除了原有采取避险工具避险外,透过加大提存及冲抵的幅度,让业者多一个选择,省下来的钱可用来逐年强化资本,提升清偿能力。这是透过类似「自我保险」的避险方式,来处理汇率风险,但「避险该花的成本还是得花,只是可以用更适合寿险经营特性的方式进行」。
除了这两项新措施,针对寿险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寿险业投资不动产收益率,中央银行今年三月升息后已拉高至百分之二点九七,由于全球通膨及美国联准会升息效应,国内利率跟着上扬,拉高法定的投资收益率水准,彭金隆已请保险局进行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