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非终战 和平是王道
总统蔡英文(左)、前总统马英九。(合成图/总统府资料照、中时资料照)
在中美战略竞争与美国总统大选的复杂背景下,近期中美双方在南海与台湾周边军事活动似有升温迹象,各方对当前台海局势亦多表关切。日前,前总统马英九更提出「首战即终战」的说法,引发各界议论。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北京当局迄今仍不放弃对台动武,「武统论」更不时被有心人士炒作,日前甚至在对岸引发一场不小论辩。但整体观察,特别是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提出《习五条》,条条紧扣「和平统一」,显示争取以和平方式处理两岸政治分歧仍是当前中共对台政策的优先选项,并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位阶。
当然,随着当前美中台关系的发展,特别是美国总统川普是否会因选情因素,在打反中牌、台湾牌的时候,刻意触动北京当局的政治底线,从而迫使其放弃现行和平路线,是包括连同美方在内许多政策圈或学界人士所关注的议题。
但至少迄今为止,不论是对台军售抑或台美政治交流,虽在质量或层级上迭有提升,但始终并未超出既有的政策框架。除非台美建立或恢复正式外交关系,否则,合理判断,强调战略定力,不随美方起舞或避免反帮川普助选的北京当局,或无立即改变现行对台政策路线的迫切性,或在应对中美全面对抗以及内部六稳六保的重大挑战外,另于台海增辟新战场。
其次,针对马英九提出的「首战即终战」,这对长期观察中共军事发展的人士而言,恐怕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且具相当震撼性与创新性的军事概念。然而,不论是中共军界过去提法,抑或国防院报告内容,谈的都是「首战即决战」,而非「首战即终战」。
毕竟,「决战」与「终战」虽仅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并不相同。「决战」之意,在于强调对战争胜负或特定军事行动取得具决定性或关键性效果,或形成不可逆优势,但这并不意味战争能够立即终止或和平能够重新降临,进而达到所望之「终战」结果。
若以2003年美军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来看,美军运用远距精准打击及空地联合作战优势,于战争初期不竟数日即摧毁伊军防空体系与地面主力部队,但这场战争却依然持续数年之久。换言之,即便强大如美军者,亦难做到所谓「首战即终战」。而当年发动侵华战争,扬言「三月亡华」的日本军阀不也打了8年,最终更以战败「终战」收场,而今年8月则适逢原爆75周年。
一旦北京决定对台采取全面军事行动,除非台湾未战先降或一战即溃,否则即便拥有数量优势的火箭军与海空部队,如何应对可能来自第三方的军事介入与制裁,如何确保北斗系统的正常运作,如何投送数十万部队跨越超过150公里的海峡天险,如何应对台湾各型机动防空、制海火力与其他反制作为,如何评估复杂战场环境中的「战争迷雾」,乃至思考面对战争结果的不确定性,恐怕都是相当严肃的现实课题,理应不致对「首战即终战」存有一丝幻想,或天真以为只要3天便能拿下台湾的任何可能性。
近来,在两岸官方接触完全中断,美、中、台三方在台海周边海空军事活动愈趋密集且更具针对性的情况下,确实令人关注北京是否改变以和为主的对台政策,乃至出现「美国川普选总统、两岸网内却互打」的意外情况,此或为马前总统近来有关发言的背景。
然而,身为曾经当了8年中华民国总统及三军统帅的马英九,难道不认同蔡英文总统提出的遵循《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或两岸依各自现行规定的基础上重启对话的善意?马英九如真以两岸人民为念而非基于党派立场或个人利益,或应公开呼吁北京当局正面回应蔡英文的善意,尽早重启两岸接触对话,避免误判,并说明其「首战即终战」所指究竟为何,及未来战争如何可能的问题。
首战非终战,和平才是王道。维护台海的和平稳定,符合两岸双方的共同利益,更攸关两岸民众福祉。面对当前复杂诡谲的亚太情势,两岸日前均释出「不开第一枪」的政治讯号,个人相信,双方领导人应该都有致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战略智慧与政治决心。
(作者为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