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到货架” 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为创新引“活水”?这里有答案

(原标题:“书架到货架” 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为创新引“活水”?这里有答案)

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为创新引“活水”?(来源:视频综合)

央视网消息:在研发领域有这么一个说法,原始创新是“从0到1”,这主要是科研界的事;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从10到100”,这主要是企业界的事。而要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跃上生产线”,这个“从1到10”的转化阶段显得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如何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总台记者日前走进全国首家新型研发机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看看他们的做法。

央企出资 研究院搭平台能带来什么

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大楼内的海洋氢能研发中心,邝允正带领研发团队进行海水电解制氢的实验。与此同时,在十几公里外的妈湾电厂,以他们研发的海水制氢装备为主体而建成的制氢加氢一体站,已经成为了电厂最显眼、最前沿的设施。

2021年,为打造氢能应用场景,深圳能源集团找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希望能有一支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撑。而与此同时,正在大学搞研究的邝允团队找到研究院,希望能将他们的海水制氢技术孵化成产品。就这样,三方一拍即合,由邝允带领的海洋氢能研发中心当年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央企出资,研究院搭建平台,研发目标明确:制氢技术尽快投产。

邝允口中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平台?用刘仁辰院长的话说,它是基础研究到商业化的一座桥梁,把技术从“书架”搬上“货架”。

把基础研究商业化,这也就意味着,像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既要拥有科研属性,又要像企业一样具备盈利能力。在这样要求下,怎么找到合适的人才?并且留住人才?进而发挥人才的价值?成为新型研发机构首先要面临的问题。

科学家办公司?新型研发机构给钱给经验

而事实上,像深圳能源集团与海洋氢能研发中心的双向奔赴,仅仅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研发转化中的幸运的案例,新型研发机构面对更多的,是实验室新技术难以落地的难题。2014年,研究院麾下的一个实验室孕育了10年的全新污水处理技术已经成熟,等待步入社会。然而,当研发团队去外面找公司合作时,却屡屡碰壁。

科学家办公司欠缺经验的怎么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提供了管理培训和资金支持。

最快7年最慢18年 新型研发机构有耐心

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支持下,以这项污水处理技术为主的清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该技术逐渐在深圳社区、景区、农村等地应用,效果显著。2015年,深圳市提出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清研环境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也是在这股东风下,2022年清研环境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从公司成立到上市,仅用了7年多的时间。研究院将公司上市视作研发团队长大成人的标志之一。从这个角度而言,清研环境是成长迅速的代表。不过,大多数孵化企业长到上市至少经历10年以上。既给金钱又给时间,力合微电子便是这个新型研发机构的一个典型案例。

信任不是空谈。从前期研发到盈利,公司用了8年。

与政府对接、给资本支持、跟产业联结……正是新型研发机构给科研人员架起了从实验室到市场这座桥梁,为创新引来了“活水”。成立近30年,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孵化企业3000多家,上市公司30多家。

目前各地已建立200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

目前各地已建立200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来源:视频综合)

近年来,我国新型研发机构规模不断扩大,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加大。截至目前,各地企业类型、事业单位类型、社会服务机构类型等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000余家,对推动科研机构改革探索、扩大高能级技术供给、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竞争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