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如何精准锁定你?近十年脸书的广告发展史
脸书的广告工具精准锁定会掏钱购买商品的受众,但早在 2007 年以前,投放广告的效果还没有现在这么惊人,过去十年脸书不断透过数据增进精确度,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纽约时报》的记者 Keith Collins、Larry Buchanan 就撰写脸书的广告发展史。
最早的脸书广告,只能依据用户提供的个人资料替广告商进行定位,例如你的学历、就读科系、年纪以及居住地址,2009 年开始,脸书陆续添加几项功能,例如朋友按赞的内容会浮现在动态墙上,此外在广告功能上,允许广告商瞄准有接触到品牌贴文的受众,以及开放广告商指定受众年龄,所以我们可以把广告目标写成下面这句:
三年后,脸书开始允许广告商使用第三方程式的数据来添加受众的精准度。例如,例如该名顾客曾在你的实体店面购买一件衬衫,并且有留下电子邮件,因此广告商就可以将目标锁定在有购买衬衫的族群上,此外,第三方程式也包含大量脸书上大量的心理测验游戏,透过一些按钮与选项,可以分辨用户的个性特质。此时的广告目标变成:
「所有在费城就读大学哲学系的 21 岁学生,近期购买一件衬衫且有点神经质。」
▲脸书创办人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出席众议院听证会。(图/路透社)
2014 年随着更多第三方数据被引入脸书平台,广告商有更多资源能使用,甚至包含用户的收入层级,可以依据信用卡、购买消费力等进行判断,脸书也新增「类似广告受众」(Lookalike Audiences)功能,广告商可以找到更多同温层的受众,加上脸书自身开始收集用户浏览网页的纪录,以及依据种族亲和力的选项,所以我们的广告受众目标变得更复杂:
「所有在费城就读大学哲学系的 21 岁学生,近期购买一件衬衫且有点神经质,年收入在 28,000 美元以下,未来六个月可能购买露营车,对于露营野餐有兴趣,并且属于非裔美国人,此外还有任何兴趣与他们一样的人。」
可以发现,除了脸书自行搜集的资料以外,第三方程式的加入让脸书的数据量迅速增长,不过剑桥分析事件后,脸书已终止第三方程式取用数据的管道,且为了顺应欧盟 5 月 25 日即将施行的「个人资料保护规则」,未来广告商在数据使用上或许无法在如此猖狂,只是已经送出去的资料拿不回来,脸书对于隐私和数据的使用,仍需要进一步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