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科技新趋势 技能精进现商机

数位科技趋势 技能精进现商机 图/美联社、本报资料

数位科技持续变革,其中,AI透过「仿生」人类感知及认知能力,能够在特定环境中,分析、处理数据,进而完成特定的任务,帮助人类完成需要一致、稳定的例行任务,而机器人则具有移动和运载的能力,能负责重复的搬运作业,因而促进工作内容和任务的重组。

科技分担部分例行任务,人类可以完成更复杂或附加价值更高的工作,举例来说,银行柜台人员原本开户作业,搭配AI协助查核、辨识申请者资料,就能从原本「一条龙」、什么都要做,变成只需负责最终审核。如此一来,减少使用者申办时间,也让原本的柜台人员用更少时间、完成更多审核,多的时间就能够专注在开发业务,或是管理客户关系

任务转变也让劳工机会获得更多的技能精进机会,包含「技能提升」和「技能再培训」,前者是学习现有工作所需的技能或技术,例如学习开发业务、证照考试或新系统操作等,后者则是重新学习工作之外的技能或技术,像是跳脱银行业务,学习副业或未来转职所需的知识。

当然,科技除了辅助人类增加生产力之外,在技能精进方面也能创造新商机。以下分别从个人化学习帐户动态供需预测机制、转职地图等面向,探讨人与科技分工下,劳动市场和技能精进的需求。

个人化学习帐户

强化进修学习

科技持续更迭,让既有职业需要的技能形成不同程度的调整,更加凸显终身学习的重要性,现有挑战在于多数企业教育训练多是属于工作所需的基本培训,劳工一方面不易辨识自己的学习需求,一方面可能也不易取得培训机会。

新型态或非典型工作(如自雇或兼职工作者等)成为热门的就业选项,让企业与劳工不再维持传统的雇佣关系,而是会经常更换雇主。

因此,过去主要由雇主承担的培训责任,移转到劳工自身,加上非典型工作时间和地点不固定,更添增培训的困难度。

有鉴于此,各国纷纷推出「个人学习帐户」的终身学习方案,利用「帐户储蓄」的概念,由政府负担部分费用,鼓励企业、劳工投资或储存培训经费,引导劳工持续进修,民间教育机构亦可提供适切教育资源和推荐系统,提升人才素质,进而让劳工成为数位转型的最佳助力

动态供需预测机制

考量技能需求与科技变化

考量科技发展脚步加速,让部分技能生命周期缩短,因此,有必要连结技能发展与科技变革,然而,现有公部门平台如「UCAN大专校院就业职能平台」解析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尚显粗略,不易区分不同职位和工作类型的差异,私部门人力银行虽能显现产业需求动态,但资料分散、缺乏一致架构,难回馈到教育训练的供给端。

技能描述过于粗略或细致,都不易显现劳动市场技能供需动态。举例来说,软体工程师水电工都会需要「设备安装」的技能,但两者实际安装的作业环境与设备相差甚远,技能描述太精细,过期时效又会加速,像是软体工程师所需的「程式语言编辑」若加入语种描述,随时仍须更新应用现况如Python需求增加,R、PHP、Java等语言需求则下降等说明。

尽管如此,技能供需预测要能反应现况和未来,需要更为具体的职业技能描述资料库,进而让教育机构能发展符合产业需求的教学内容,也能提供现有广大的劳工作为技能精进的参考,让劳工在被科技影响之前,提早发展其他专业来应对变革。

转职地图

辅助衔接就业

尽管科技创造的工作比取代的更多,但是工作职缺需求增加和减少、甚至消失的工作并不相同,如此的改变会形成「就业重分配」的结构调整。多数劳工会借由内部轮调,移转到有更高需求的部门,少数劳工则可能会需要重新求职或是转换职涯跑道。

而劳工若能获得转职、培训衔接、缩短待业时间,就不会失业,因此,若能透过公私部门的技能数据,建置「转职地图」的系统模型,描述就业机会和新创造工作的技能关系,就能有效在职缺减少前,预先学习有较多就业机会的技能,利于转换到下个职位。

待转职地图累积到相当的数据量,便能辨识哪些工作类型、职位、经历和科技具有互补和替代的关联,譬如,银行柜台人员的开户行政业务量因自动化而减少,可能增加业务开发的工作,因而需要学习其他金融商品销售的专业知识、应对进退的沟通技巧等,待未来需要与人沟通且科技难以取代的工作(如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需求增加,柜台人员就更有机会转换到相关职缺。

综合来说,科技影响现有工作与就业,但也能透过科技,让劳工技能精进和掌握劳动市场技能供需,形成新商机,扩大终身学习机会并减少求职待业时间,亦让劳工协助产业转型升级。

(本文作者为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卢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