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沛方/獎勵制度的思維偏差
最近在辅导的过程中,客户提到了员工流失的问题:「顾问,我们有帮团队制定奖金制度,也帮个人规划获取规则,但不知道为什么,员工似乎仍没有被激发出努力工作的斗志,人力流失的状况也没获得改善。」
观察这类的问题,发现往往是企业主在思考奖励制度时忽略了一些事情,以下简单列出三个自己经常碰到的偏差思维:
一、没有完善作业准则就想先做奖励制度
想要奖励员工,就必须制定出一套公司的规范准则,透过这套准则,来决定执行的时机与内容,有些中小企业因为没有完善的机制,在奖励员工时,可能会变成看老板心情来决定每个人的评分,这样有可能会导致员工把心思花在讨好老板身上,而不是花在工作上。
这种情况对于默默做出贡献但不善于和老板互动的员工来说,是最无法接受的事情。
因此,奖励制度最好是能有个明确的规范并事先公布,让大家知道考核的标准,避免日后的争议。
二、觉得奖励制度就是给奖金而已
有些公司虽然制订奖金制度,但他们认为只要有提供奖金,员工应该自然而然会努力工作。实际上,这类的做法,对于物质欲望比较高的员工来说,确实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有些员工需要的可能不只是奖金,更多元的奖励机制也许更有效。
已经有很多调查报告指出,现在年轻族群求职时,在乎的已经不单单是薪资,他们更看重企业的文化以及是否和自己价值观相符。此时一个公平的考核机制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例如一些喜欢把年资经历考量进去的奖励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个不公平的制度。
此外,也有些企业会选择利用一起开会的时候公开表扬,甚至做成奖状或是锦旗的方式来颁发,这种仪式感的方式,除了可以让表现优异的员工持续保持,也可以刺激其他同仁想要得到这些奖励。反之,若单纯依赖奖金制度,仅在业务达标时发放,很可能会造成一些KPI的造假,反而增加公司不必要的营运成本。
三、有跟没有一样的奖励制度
有些企业虽然会建立奖励制度,但标准往往会拉得很高,例如本来一年营收只有1,000万的公司,跟员工说只要今年做到1亿,就会发放绩效奖金,这种员工看得到但吃不到的奖励制度,反而很容易造成反效果,部分较不积极的员工可能决定当作没这回事,继续做本来该做的事情领固定薪水就好。在乎奖励制度的员工,可能就会离职去找更有机会发展并赚到奖金的企业,甚至留在企业内用造假的方式来达标领取奖励。
因此,好的奖励制度务必要先订出一套游戏规则,让所有员工知道该遵守哪些事情,避免他们无所适从或钻漏洞,同时这个奖励的目标是有机会达成的,让他们有动力去努力,唯有创造这样的正向循环,才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成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