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精选》如何分辨「医药神话」与「健康建议」?

我每至少都会遇到数名接收了错误资讯的病人,不论是关于自身或家人,他们所谓「有益健康」的认知根本大错特错。(示意图/shutterstock)

癌细胞爱吃糖?自然疗法何时才能获得重视?基改食物到底有没有疑虑?疫苗会引发自闭症之类的脑部病症吗?

我每天至少都会遇到数名接收了错误资讯的病人,不论是关于自身或家人,他们所谓「有益健康」的认知根本大错特错;抑或是,有人从媒体听闻消息,或在网路上阅读某些内容后,便前来询问,结果我回答之后,他们又大感惊讶,因为答案常与大众的传统认知大相迳庭。举些常见的谬误例子:我的小孩不吃乳制品后,就不再生病了;我只有接种流感疫苗时,才会得流感;我在报纸上看到,您知道喉糖可以治疗咽喉炎吗?

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担任外科医师期间,以及跨足临床医学及医学学术领域二十多年来,每天都得协助病人及病人家属做出健康相关的决定,而我发现自己经常得努力破除诸多迷思。

我们生活在一个惶惑不安的年代,媒体每天报导大量的医疗保健新闻,这些资讯可能会迅速引发恐惧,或激发我们在一夜之间改变生活习惯。从淡水湖惊见食脑的阿米巴原虫,到基因改造的麸质、糖,疫苗和食物引发疾病的传闻,还有自来水可能会致癌等等,新闻报导带来的冲击不禁令人难以招架,甚至可能「有害无益」。今天新闻还说喝咖啡有益健康,可预防老年痴呆,明天可能就宣称咖啡是潜在致癌物。

坊间流传的传闻多半夸大不实、刻意误导、或是基于劣质研究、或全然错误。部分说法根本鬼话连篇,意图诱骗弱势族群。常见的犯罪手法包括夸大诸多维生素、草本补品、营养补给品、顺势疗法、护肤霜、抗老产品、感冒药和非正统抗癌疗法的益处。从山金车(arnica)到锌,手法高明的骗子深知如何诱导大众相信毫无关联的因果关系,大肆炒作各种医药卫生事物。

谈到健康、福祉、营养或医疗决策时,高教育程度人士的思维有时挺有意思。做决定难免会掺杂人格特质或个人情感的影响,尤其是健康决策关乎自身或配偶、父母或子女时。有时,他们的一些关乎健康的选择,着实令人费解。

例如,我时常在孩子的学校听闻其他家长十分在意洗手这件事,甚至执迷到了令人困扰的程度。我别无他意,洗手确实相当重要,但这些家长却没让小孩接种疫苗,也没参与游行支持禁用保丽龙或塑胶制品,却还开着耗油、高污染的休旅车;还有人担心食用含人工色素的无机食品,但却时而边开车、边用手机传讯息,还不系安全带。

外科医师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甚至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医师。我们的每个决策皆涉及风险与利益,而且时常得在当下立即做出判断,我们的思考与行为几近同步。俗话说,好的外科医师懂得如何动手术,但优秀的外科医师深知何时不该动手术。每种治疗方案都各有利弊,没有谁比谁更积极或更具侵袭性。我们目睹人体即时运作,亲眼见到身体诊察、抽血检查、或甚至连最高阶的X光扫描都无法侦测的体内损伤。

外科医师并非屠夫,我们和其他非外科医师一样,熟知人体运作、新陈代谢和消化吸收的方式。我们晓得在肌肤上涂抹乳液,不会直接影响其他器官;我们也清楚饮用市售号称可增强免疫力的果汁,其实并无效果;此外,我们深知肝脏是有益的排毒中心,肾脏是最佳的身体过滤器,而大脑是人体功能最强大的器官。

外科医师热中于人体里里外外的每一部分,因此,当特定年龄、体重及病况的病人,在特定期间历经特定手术,且之后有段时间无法进食或饮水时,我们能精确算出病人的身体需要多少滴水(单位甚至可小至电解质的毫当量)以及几毫克的蛋白质,并给予病人静脉注射输液,使病人体内的液体和电解质持续维持完美平衡。

腹部手术对人体的影响,比跑马拉松、爬山或整天大汗淋漓做热瑜伽,都负担更重;但是只要适度调节人体内的液体和电解质,我们就能「拨乱反正」。

(本文节录自《夸大不实的医疗迷思》/天下文化)

《夸大不实的医疗迷思》/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