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好汉们钟爱什么饼?

▲进食图(局部) 辽代壁画

《水浒传》中,好汉们常吃的饼有三种:烧饼、炊饼、蒸饼。

先说烧饼,《水浒传》中至少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史进在赤松林中偶遇鲁智深,拿出烧饼与他分享;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宝双越狱孙立孙新大劫牢》中,狱卒乐和在搭救解珍、解宝兄弟前,先犒劳两人一番:“去藏些烧饼肉食来牢里……”;《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一回中,柴进与张顺等人,到长江北岸的瓜洲投宿,看门的老婆婆放他们进来,柴进等人“都倚了朴刀,放了行李,取些干粮烧饼出来吃了”。

这三个场景,分别是树林、牢房、旅舍,都是时间与空间逼仄的场合。可见那时的烧饼,必然是便于携带、不易变质、能快速饱腹,这样才能成为好汉们优选的旅途食品。此外,它应该也是无馅的,要搭配干肉或其他肉食蔬菜一起食用。

古代的烧饼长什么样?元代人韩奕撰写的著名食谱——《易牙遗意》中,提到了两种烧饼的做法。一种是“烧饼面枣”:取上等的白细面,用温水和开;揉成极硬的面剂子,用擀面杖擀平,捏成光滑的鸡蛋形状;接着用刀在饼四周压上一道细沟,放在烧热的白沙中“炕熟”。这是一种烤白面烧饼,形状椭圆,状似鸡蛋。还有一种“白酥烧饼”,制法是:“面一个、油二两,好酒醅作酵,候十分发起即用。每面一个、糖二两,可做十六个。”这种烧饼要用到油、糖、芝麻,使用酒醅发酵,然后烤制,和如今常吃的酥烧饼一脉相承。

接着看炊饼。武大郎凭一己之力,让炊饼的知名度大增。炊饼是何物?很多人可能不明就里。其实,它和现在的发面馒头很像。烧饼和炊饼最大的不同是制作方法:前者用火烘烤,后者隔水蒸制。南宋陆游的两句诗也说明了炊饼的两个特点:先发酵,后蒸制。一句是“木甑炊饼香浮浮”,木甑是用来蒸米饭或蒸面食的桶状炊具;另一句是“寒醅发剂炊饼裂”,发酵后的炊饼坯松软,蒸熟后成了开花馒头。

炊饼与现在的馒头类似,却与宋代的馒头不同。南宋时的《梦粱录》中,多次将馒头与炊饼并列:“日午,卖糖粥、烧饼、炙焦馒头、炊饼。”“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且如蒸作面行卖四色馒头、蟹肉馒头、炊饼。”宋代的《三朝北盟会编》,在提到北方的饮食时也说:“地少羊,唯猪鹿兔雁,馒头、炊饼、白熟胡饼之类。”可见在宋代人看来,两者并非一物。要说区别,馒头是点心,有馅,类似现在的包子,如宋人所说“有包子酒店,专卖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肉包子”,而炊饼是主食,无馅;形状上也不同,馒头圆,炊饼扁。

蒸饼出现在《水浒传》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李逵与燕青奉命抓拿假宋江,先要准备路上的干粮:“便叫煮下干肉,做下蒸饼,各把料袋装了,拴在身边。”能够装到料袋里,而不怕沾染,说明蒸饼是一种光面无油的面饼。

蒸饼和炊饼有什么区别?相比蒸饼,炊饼这一名称出现较晚,到了宋代才多见起来。蒸饼、炊饼同为蒸制而成,只是名字不同。有人认为是宋代人为了避宋仁宗赵祯近音字的讳,而特意改的名称,不无道理。

宋代将面粉制成的食品,一律称为饼,除了烧饼、炊饼、蒸饼,还有在热水中煮熟的“汤饼”。汤饼可称作现代五花八门的面条的共同祖先,不过这种连汤带水、口感软烂的食物,与干脆爽利、坚强刚直的硬汉形象实在不搭,所以洋洋洒洒百万字的《水浒传》中,竟没有出现汤饼,想必也是作者施耐庵有意为之吧。

文/纪习尚